新技术降低纳米器件的成本

新技术降低纳米器件的成本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半导体表面有序纳米结构阵列元器件性能优异,在材料、信息、新能源、环境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有:纳米压印技术、全息曝光技术、聚焦离子束刻蚀技术、电子束等纳米光刻技术等。但是这些方法都需要昂贵的设备作为支撑,并且很难实现大面积(如生产中通用2~4英寸半导体芯片)纳米孔或纳米柱的制备。纳米制备技术一直是困扰半导体纳米器件走向大规模应用的关键难题之一。目前在低成本制备大面积半导体表面有序纳米结构阵列方面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

近日,《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 2017, 28: 095301)正式刊发徐智谋教授团队关于半导体表面有序纳米结构阵列研究的最新成果《基于高深宽比AAO掩膜纳米孔和纳米柱阵列的制备》(Fabrication of nanopore and nanoparticle arrays with high aspect ratio AAO masks)。徐智谋教授为通讯作者,博士生李泽平为第一作者,博士生屈小鹏、副教授王双保等参与了该论文相关工作。

徐智谋团队采用人工合成的纳米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为掩膜来制备半导体表面有序纳米结构阵列,实现了纳米器件大面积、低成本制备技术的突破。工艺上解决了纳米孔径(20-500nm)的调控、AAO掩膜与半导体表面吸附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尤其是,突破了厚膜(10 m以上)AAO作掩膜的关键技术。AAO掩膜刻蚀技术通常采用超薄AAO膜(200-1000 nm)做掩膜,但由于超薄AAO膜薄、易碎、大面积转移困难和后期难去除等特点,通常只能完成较小有效面积(如2 cm*2 cm)尺寸的掩膜刻蚀工艺。厚膜AAO掩膜刻蚀技术的突破,膜厚度可达10 m以上,具有机械强度高、易转移和易去除,可轻易实现大面积如2~4英寸及以上掩膜的制备。该技术的发现与突破,将使得大面积、低成本制备半导体表面有序纳米结构阵列成为可能,对推动纳米结构半导体器件的应用意义重大。目前徐智谋团队正与光讯科技和华灿光电等企业进行纳米光电器件产业应用前期研究,多项发明专利正在申报中。

论文链接: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361-6528/aa585c/meta

(据 华中科技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提高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载药性能

    近日,英国皇家化学会刊物《分析方法》(Analytical Methods)正封面刊发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新型功能材料化学”研究组硕士生黄沙平的“荧光纳米载药-控释体系”设计的研究论文:“具有高阿司匹林载药量和pH诱控…

    2016-03-19
  • 纳米药物联合放疗治疗癌症的新模式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医学物理室研究人员在开展纳米药物在放射肿瘤学中应用的研究工作中,提出了纳米药物联合放疗治疗癌症的新模式,验证了电离辐射作为细胞周期依赖的靶向手段可增强纳米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滞…

    2016-07-08
  • 科学家在高温稳定性贵金属纳米催化剂制备上取得突破进展

    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由于在CO和碳氢氧化、水煤气转化、选择性加氢等众多化学反应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催化活性,所以此类催化剂一直是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催…

    2016-12-08
  • 科学家首次实现可塑性可调的石墨烯类突触器件

    近年来,随着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各种物理和技术上的制约使得微电子器件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类脑计算概念的提出,为微电子芯片的彻底革新提供了崭新的途径。人脑中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不同的神经元之间又由突触所…

    2016-02-18
  • 有机-无机杂化型钙钛矿纳米线制备及其光电器件应用的研究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朱嘉教授课题组在有机-无机杂化型钙钛矿纳米线制备及其光电器件应用的研究中取得进展,该成果Direct Conversion of Perovskite Thin Films into Nanowires with Kinetic Control for…

    2016-02-16
  • 科学家首次实现聚合物纳米相区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是聚合物结构分析的常用方法,但是其空间分辨率低于几个微米,对于微纳尺寸的相区无能为力。近年来,法国科学家Dazzi等人基于光热诱导共振现象,将原子力显微镜与红外光谱相结合,开发了原子力红外(AFM-IR…

    2016-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