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高温稳定性贵金属纳米催化剂制备上取得突破进展

纳米催化剂
纳米催化剂

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由于在CO和碳氢氧化、水煤气转化、选择性加氢等众多化学反应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催化活性,所以此类催化剂一直是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催化性能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密切相关,当金属颗粒尺寸大于6nm时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急剧下降。但是,由于低塔曼温度和高表面能,贵金属纳米颗粒在热处理过程中会发生烧结现象,转变成大颗粒以降低表面能,最终导致贵金属催化剂的性能下降。目前文献中已经报道了提高贵金属纳米颗粒热稳定性的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孔道限域、包埋、合金效应以及载体预处理等。虽然这些方法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贵金属纳米颗粒的热稳定性,但是也都存在自身的一些缺陷,例如包埋方法在提高贵金属纳米颗粒热稳定性的同时也覆盖了催化剂的活性位,并极大增加了反应物和产物的扩散阻力。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学院詹望成副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戴胜教授合作,近期在高温稳定性贵金属纳米催化剂制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日,《美国化学会志》以“A Sacrificial Coating Strategy Toward Enhancement of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for Ultrastable Au Nanocatalysts”为题在线报道了该研究成果。

研究者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合成条件非常温和的稳定贵金属纳米颗粒的控制方法,而且该方法不受载体和贵金属种类的限制,具有很广泛的适用性。对于某一特定的负载型贵金属纳米催化剂,首先将负载型贵金属纳米催化剂置于多巴胺室温聚合的反应体系中,在贵金属纳米颗粒和载体表面形成有机聚合物,然后在氮气气氛中焙烧将有机聚合物转变成炭层,该步骤有别于传统制备方法中采用的空气焙烧,在炭化过程中可有效增加贵金属颗粒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接触性增强以及产生电子转移),从而使得在后续高温空气焙烧过程中,贵金属纳米颗粒的烧结得到极大地抑制。同时,包覆在TiO2载体表面的炭层可有效提高载体的热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抑制了载体和贵金属颗粒之间的界面重构。最终,导致贵金属催化剂在高温热焙烧后仍能保持较高的CO氧化和丙烯催化燃烧反应活性,而没有经过炭化热处理的催化剂在两个反应中的活性急剧下降。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以及上海高校教师培养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6b10472

(据华东理工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金属纳米颗粒助人造变色龙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长久以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想模拟出变色龙的皮肤,如今中国的科研人员做到了。一款机械人造变色龙能够借助皮肤上的金属纳米颗粒进行颜色变换,颜色范围几乎达可见光谱的所有色调。中山大学教…

    2016-02-18
  • 研究人员发现异相催化剂新的催化现象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徐维林课题组围绕异相催化剂催化活性及稳定性问题展开单分子单纳米粒子水平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新的催化现象。 基于荧光单分子单纳米粒子催化研究方法和铂的双功能…

    2016-03-23
  • 科学家首次实现聚合物纳米相区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是聚合物结构分析的常用方法,但是其空间分辨率低于几个微米,对于微纳尺寸的相区无能为力。近年来,法国科学家Dazzi等人基于光热诱导共振现象,将原子力显微镜与红外光谱相结合,开发了原子力红外(AFM-IR…

    2016-08-19
  • 利用纳米技术治疗癌症

    恶性肿瘤最大的危害来自于体内扩散,摧毁肺脏、肝脏等重要器官,导致组织功能衰竭,造成病人死亡。对于已转移的肿瘤,目前医学界尚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化疗是一种最常规的治疗手段,但其治愈率普遍不高,并且往往…

    2016-03-20
  • “纳米航母”将促进有效抗肿瘤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均课题组与美国Emory大学教授聂书明课题组合作,发明了一种微型“纳米航母”药物递送体系,实现更加精准有效的抗肿瘤药物递送,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

    2016-04-06
  • 三维铜纳米线组装体提升锂金属负极循环稳定性

    锂金属由于极高的容量(3860 mA h g-1)和最负的电势(3.040 V vs.标准氢电极),一直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锂电池负极材料。早在20世纪70年代,锂金属一次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已被广泛应用于可植入医疗设备、航天航空…

    2016-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