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北发现距今15.6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

与大型碳质膜化石共生的、保存精美多细胞结构的生物碎片化石(中元古代,距今15.6亿年)
与大型碳质膜化石共生的、保存精美多细胞结构的生物碎片化石(中元古代,距今15.6亿年)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员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报道了距今15.6亿年前的、个体长达30 厘米以上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这是关于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研究领域中一项新的重大科学发现,将地球上大型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时间提前了将近10亿年。

此次报道的大型多细胞化石群发现于河北迁西县和宽城县境内,地处燕山山脉南麓。该地区大面积出露距今15亿年前后的“中元古代”沉积岩石地层,使之成为全球揭示该时期地球演化奥秘的经典研究地区之一。该化石群最早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朱士兴研究员及其同事发现,含化石的地层称之为“高于庄组”,因而可称为“高于庄化石群”。化石以灰褐色的有机碳质膜的形式保存在岩石中。发现的化石包括带状、舌状、楔形和长卵形等多种形态类型。其中一种最大的舌形化石长达28.6厘米,宽度近8 厘米;另一种带状化石长度可达30 厘米以上,宽度可达4.5厘米;部分标本可见明显的底部固着器官。同时,在含大化石群的岩石中,还发现了保存精美的生物多细胞组织碎片。综合分析化石形态、多细胞组织结构等生物学特征,并与现代海洋带状藻类生物进行比较,研究者认为这些化石是一类具有形态分异的多细胞藻类生物,它们可能通过光合作用固着生活在距今15.6亿前的浅海中。

生命大约自40亿年前在地球上出现以来,之后差不多30多亿年的演化过程被认为非常缓慢,直到距今6亿年前都一直以肉眼不可见的微型、简单的微生物形式存在。迄今为止,已知全球发现最早的、个体达到肉眼可辨的生物化石是一种生活在距今18—14亿年前海洋中的丝状体化石,且生物学属性不明,称之为“卷曲藻”(Grypania),丝状体的直径小于2mm。而目前全球发现最早的、个体大小可与高于庄化石群比拟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均发现于距今6亿年前后的地层中。由此可见,高于庄化石群的发现将地球上大型复杂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时间提前了将近10亿年,彻底颠覆了以往的认识。尽管与6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多细胞生物化石相比较,高于庄化石群的形态多样性和复杂性要小许多。

这一新的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当今地球科学研究表明,距今18—8亿年前的地球表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维持在近乎不变的“稳定”状态。因而,这个长达10亿年的地球时期被学术界称之为“枯燥的10亿年”(Boring Billion),或者“地球的中世纪”(Earth’s Middle Age)。 高于庄化石群的发现则表明,所谓的“枯燥的10亿年”地球可能并不枯燥,当时的海洋生物出现了高可达30 厘米、宽可达8厘米的、类型多样的多细胞藻类生物,据此可推测伴随生物这种演化水平的地球环境同样应该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因而,这一新的发现不仅改变了以前关于地球生命早期演化的既有认识,也为重新从不同角度探索距今18—8亿年前地球系统演化的奥秘提供了新的思考。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6/160506/ncomms11500/full/ncomms11500.html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手印化石表明人类早在7000年前就在青藏高原活动

    青藏高原上的小喇嘛。人类可能已在寒冷高峻的青藏高原定居了七千多年 至少在7400年前,无畏的狩猎采集者或许就已经在寒冷、缺氧而严酷的青藏高原上定居了。这比研究者此前认为的时间要早将近4000年。 在对西藏中部…

    2017-01-11
  • 中国科学家揭示胃癌耐药分子机制

    多药耐药基因MDR1过表达是造成肿瘤化疗耐受和肿瘤病人生存和预后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但MDR1过表达的调控机制还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赵永良课题组利用胃癌为模型,在研究耐…

    2016-04-06
  • 1亿年前古木化石揭示气候变化

    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因产出带毛恐龙和早期被子植物等化石而闻名于世,但对该生物群中保存有解剖构造特征的木化石研究相对较少(目前仅报道5属6种)。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王永栋研究员领导的研究…

    2016-04-04
  • 中外科学家发现在人成纤维细胞中实现定量神经细胞转分化的方法和作用机制

    2016年4月25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核酸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薛愿超课题组和付向东课题组的研究成果“Sequential regulatory loops as key gatekeepers for neurona…

    2016-05-07
  • SUMOylation如何维持果蝇精巢干细胞稳态的新功能

    3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发育》(Development)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赵允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SUMO regulates somatic cyst stem cells maintenance and directly ta…

    2016-03-26
  • 古代类鸟恐龙的现代羽毛

    本周《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研究介绍了一种来自中国的新种有羽恐龙,它是已知最早的具有不对称飞羽的伤齿龙(一种类似鸟的手盗龙类)。不对称飞羽是与飞行演化相关的一大重要创新。 徐星、Michael Pittman及同事从…

    2017-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