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航母”将促进有效抗肿瘤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均课题组与美国Emory大学教授聂书明课题组合作,发明了一种微型“纳米航母”药物递送体系,实现更加精准有效的抗肿瘤药物递送,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王均课题组李洪军、都小姣以及聂书明课题组杜金志。

W020160405366731566122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将具有活性的药物分子递送到实体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面临复杂的生物环境和多重生物屏障。小分子化疗药物或者小尺寸药物载体(小于10nm)在血液循环中容易被肾脏过滤快速清除;合适尺寸和表面特性的药物载体(如100nm)能延长药物血液循环,并有效地从肿瘤病理状态下不完整的血管中溢出,但却难以扩散到整个肿瘤组织,无法有效接触肿瘤细胞,导致药物递送的失败。

研究人员利用一个较大尺度的纳米载体(约90nm)运载多个小尺度纳米载体(约5nm),并将药物携带在小尺度载体上,形成复合的多级药物输送体系。在其进入血液后,复合结构的纳米载体能够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并从肿瘤血管中溢出,进入到肿瘤组织。紧接着连接大-小尺度载体的化学键断裂,释放出小尺度载体进一步扩散到整个肿瘤组织,有效地将抗癌药物输送到肿瘤细胞。

该研究获得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创新基金项目”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6/03/23/1522080113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科学家揭示染色质修饰涉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机制

    染色质修饰为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来调控基因的表达,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二者皆在肿瘤进展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陶永光教授课题组在研究…

    2016-07-06
  • 科学家研究出精确合成一维纳米晶体新技术

    一维纳米晶体(纳米棒,纳米线,纳米管等)因具有独特的尺寸和形貌效应,在光学、电子学、光电、磁学、催化、传感器等领域应用广泛。自然界中,这种各向异性生长的纳米材料不多,因此,如何按照人为的意愿设计制备…

    2016-11-30
  • 黑磷纳米薄片促进肿瘤治疗

    黑磷是一种有金属光泽的晶体,是磷的同素异形体中密度最大、热力学最稳定以及性质最不活泼的一种。它是高聚的不溶性固体。它是用白磷在很高压强(12000大气压)和较高温度下转化而形成的[1]。 在黑磷二维材料的生物医…

    2016-12-02
  • 中国科学家揭示胃癌耐药分子机制

    多药耐药基因MDR1过表达是造成肿瘤化疗耐受和肿瘤病人生存和预后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但MDR1过表达的调控机制还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赵永良课题组利用胃癌为模型,在研究耐…

    2016-04-06
  • 科学家在高温稳定性贵金属纳米催化剂制备上取得突破进展

    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由于在CO和碳氢氧化、水煤气转化、选择性加氢等众多化学反应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催化活性,所以此类催化剂一直是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催…

    2016-12-08
  • 纳米药物联合放疗治疗癌症的新模式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医学物理室研究人员在开展纳米药物在放射肿瘤学中应用的研究工作中,提出了纳米药物联合放疗治疗癌症的新模式,验证了电离辐射作为细胞周期依赖的靶向手段可增强纳米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滞…

    2016-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