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释光测年确定祁连山末次冰期时间

18acb30a-01d3-4f7d-899e-3019f3d0d8a7

祁连山位于西风和东亚季风影响的交互区,是研究第四纪冰川作用的重要区域。该区域目前末次冰期的冰进年代主要是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暴露年代建立的,而且研究区域集中在南坡,对北坡冰川前进缺乏了解。

光释光年代(空心圆圈)和10Be暴露年代(实心方块)指示冰川前进与气候记录比较
光释光年代(空心圆圈)和10Be暴露年代(实心方块)指示冰川前进与气候记录比较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易朝路课题组胡钢博士对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冰川遗迹开展了研究,在南坡的岗什卡沟和北坡的金洞沟分别识别出了两期冰碛垄序列。我们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和全球标准生长曲线法(gSGC)测定了冰碛物中冰水夹层光释光样品的等效剂量。本研究首次开展全球标准生长曲线法对冰川沉积物光释光测年,并证明了其可靠性。沉积物等效剂量分布离散,指示石英颗粒存在晒退不完全现象,最小年代模型(MAM)计算所得年代更接近沉积物埋藏时间。光释光年代结果显示:岗什卡最外围冰碛垄序列年代为18.1±1.8 ka;岗什卡和金洞沟第二道冰碛垄序列年代为~12.5-10.7 ka,与新仙女木事件(YD)时代基本一致,而此套沉积物发育在14.3±1.4 ka老冰碛物之上,指示该地区在晚冰期也发生过冰川前进。冰川前进年代数据指示冷龙岭地区冰川前进主要响应温度降低。

上述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17, 41501061和4123052的资助。相关工作发表在刊物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上。

论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qs.2882/abstract

(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1亿年前古木化石揭示气候变化

    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因产出带毛恐龙和早期被子植物等化石而闻名于世,但对该生物群中保存有解剖构造特征的木化石研究相对较少(目前仅报道5属6种)。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王永栋研究员领导的研究…

    2016-04-04
  • 800万年前柴达木是一个古湖?

    东亚季风轨道和构造尺度变化及驱动机制是古气候学研究热点。黄土高原黄土与古土壤序列研究表明,早—中第四纪期间东亚季风主要以4万年为主导周期变化,而晚第四纪期间东亚季风主要以10万年周期波动,对于第四纪以前…

    2017-04-14
  • 两千三百万年前兰州还是湿润的森林草原区

    随着新生代地球气候变冷,地球上的哺乳动物逐渐取代了中生代处于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成为地球上脊椎动物中的优势群体。亚洲的哺乳动物化石含量丰富并且分布广泛,但是亚洲哺乳动物年表(ALMA,主要来自中国)无论…

    2016-12-06
  • 石笋氧同位素揭露一万年以来东亚14次弱季风事件

    全新世这一最近的地质时代,因其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中全新世的气候和未来全球增温情景具有相似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东亚地区,包括黄土、湖泊、泥炭、石笋和沙丘沉积物等古气候…

    2021-01-28
  • 研究人员采用黄土古土壤揭示早更新世古气候

    据兰州大学,近日,该校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鑫副研究员的中亚粉尘和黄土研究成果在Nature集团刊物《Scientific Reports》上正式发表。 该文是王鑫副研究员发表的中亚粉尘和黄土研究的系列成果之…

    2016-03-02
  • 亚洲夏季风可以将雨水带到青藏高原东北部

    近日,水文学领域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刊登了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李育教授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The verification of millennial-scale monsoon water vapor transport channel in northwest …

    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