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释光测年确定祁连山末次冰期时间

18acb30a-01d3-4f7d-899e-3019f3d0d8a7

祁连山位于西风和东亚季风影响的交互区,是研究第四纪冰川作用的重要区域。该区域目前末次冰期的冰进年代主要是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暴露年代建立的,而且研究区域集中在南坡,对北坡冰川前进缺乏了解。

光释光年代(空心圆圈)和10Be暴露年代(实心方块)指示冰川前进与气候记录比较
光释光年代(空心圆圈)和10Be暴露年代(实心方块)指示冰川前进与气候记录比较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易朝路课题组胡钢博士对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冰川遗迹开展了研究,在南坡的岗什卡沟和北坡的金洞沟分别识别出了两期冰碛垄序列。我们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和全球标准生长曲线法(gSGC)测定了冰碛物中冰水夹层光释光样品的等效剂量。本研究首次开展全球标准生长曲线法对冰川沉积物光释光测年,并证明了其可靠性。沉积物等效剂量分布离散,指示石英颗粒存在晒退不完全现象,最小年代模型(MAM)计算所得年代更接近沉积物埋藏时间。光释光年代结果显示:岗什卡最外围冰碛垄序列年代为18.1±1.8 ka;岗什卡和金洞沟第二道冰碛垄序列年代为~12.5-10.7 ka,与新仙女木事件(YD)时代基本一致,而此套沉积物发育在14.3±1.4 ka老冰碛物之上,指示该地区在晚冰期也发生过冰川前进。冰川前进年代数据指示冷龙岭地区冰川前进主要响应温度降低。

上述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17, 41501061和4123052的资助。相关工作发表在刊物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上。

论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qs.2882/abstract

(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研究表明巴丹吉林沙漠的沙来源于祁连山和阿勒泰

    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第二大沙漠,拥有全世界最密集和最高大的沙丘群。前人对沙漠中高大沙丘的形成以及沙丘沉积记录的区域气候环境变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对沙漠沙源的研究较少,且多基于构造环境和粒度特征等推断…

    2016-03-15
  • 石笋记录揭示中亚东部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历史

    中亚(包括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系统脆弱。中亚地区的大气环流不仅是联系亚洲季风气候和北大西洋气候的纽带,同时也在东亚粉尘传输中起重要作用。深入理解中亚地区气候变化历史,对该区水资源评估具有重要…

    2017-01-19
  • 石笋氧同位素揭露一万年以来东亚14次弱季风事件

    全新世这一最近的地质时代,因其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中全新世的气候和未来全球增温情景具有相似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东亚地区,包括黄土、湖泊、泥炭、石笋和沙丘沉积物等古气候…

    2021-01-28
  • 800万年前柴达木是一个古湖?

    东亚季风轨道和构造尺度变化及驱动机制是古气候学研究热点。黄土高原黄土与古土壤序列研究表明,早—中第四纪期间东亚季风主要以4万年为主导周期变化,而晚第四纪期间东亚季风主要以10万年周期波动,对于第四纪以前…

    2017-04-14
  • 塔里木盆地什么时候有海洋变成沙漠的?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对于亚洲而言,新生代最为显著的宏观地貌演变就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新特提斯海的关闭。塔里木盆地紧邻西构造结的帕米尔高原,虽然现今的塔里木盆地为极端干旱的“死亡之海”¾塔克…

    2016-03-04
  • 青藏高原塑造了东亚植被的多样性

    新生代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变对东亚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东亚新生代气候和生物演变的研究,就离不开讨论青藏高原的生长。前人的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和印度夏季风、以及亚洲冬季风都和青藏高原的…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