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冰湖记录冰川活动

来古冰湖沉积反映的8000年以来冰川活动及其与温度和季风活动关系
来古冰湖沉积反映的8000年以来冰川活动及其与温度和季风活动关系

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冰川不断的倒退或前进,因而冰川的活动则记录的气候的变化活动。

藏东南地区是中国季风温冰川分布中心区之一,该地区冰川正经历剧烈退缩。然而较长时间尺度上冰川变化的记录和原因分析研究不足。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朱立平课题组对位于该区域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源头的一个冰湖——来古上湖开展了详细的研究。本文利用14C测年手段确定年代框架,对来古上湖3.82m的湖芯进行了XRF、粒度、IC分析,主要利用其中的磁化率、Sr元素CPS作为流域冰川活动变化代用指标,重建了来古湖流域8 ka以来冰川活动变化,并与其他环境资料对比,分析了冰川变化的原因。结果发现,4.3-2.2 ka,流域出现明显的冰川前进,期间的3.8-3.3 ka在冰川面积稳定条件下,可能由于大量降水降低了沉积物磁化率;2.2-1.6 ka具有显著的冰川后退。1.6 ka至全球变暖前,冰川活动再次处于活跃阶段。通过与气候记录对比,认为藏东南地区长时间尺度冰川活动变化受控于北半球温度变化与夏季太阳辐射变化,与印度季风的变化周期不对应。但是,近1000年来藏东南地区冰川活动变化与季风降水变化更一致,与北半球温度变化存在一定差异,这表明温度并不是藏东南地区冰川活动唯一控制因素。

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等支持。研究结果发表在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论文链接: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1018216301596

(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南极西部的冰山刚出现,几周后又分裂了

    派恩岛冰川是南极西部的一个重要的冰川区,科学家一直在关注该岛的冰川退化情况。在今年的9月23日,欧洲空间局的雷达数据显示在派恩岛上新形成了一处冰山,研究人员将其称之为B-44。到9月28日,美国的Landsat8卫星…

    2017-11-03
  • 青藏高原湖泊六十年变迁

    清华大学水利系HydroSky团队、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遥感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洪阳、水利系助理教授龙笛、水利系博士后万玮等联合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机构…

    2016-06-28
  • 青藏高原的地貌由冰川活动造成的?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及其地貌演化过程是认识和理解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基础。青藏高原 东缘低起伏地形面与高原边缘陡峭、深切割地貌并存的地貌特征,一直是构造地貌学研究的热点。近些年有关构造热年…

    2016-07-02
  • 冥王星上也存在板块构造?

    据新视野太空使命专题报告中的5项新的研究结果报道,冥王星的表面呈现了形形色色的风貌。该矮行星与其大卫星——冥卫一(Charon)的相异性要多过相似性。更重要的是,本研究集揭示,冥王星会改变其在太空中的环境-即…

    2016-03-19
  • 全球冰川融化速度比以往预想的更快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地球上冰川不断退化消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GlacierHUB报道,根据最新研究表明,冰川的融化速度要比专家以前估计的要快,并导致海平面上升得更快。 其中一项研究是基于卫星数据,清楚捕获到19…

    2021-02-22
  • 1982年第一次青藏科考冰川考察队员向贡嘎山主峰挺进

    1981—1984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第一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由兰州大学地理系冰川研究室与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组成冰川考察组,对横断山脉的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址进行了野外考察,这是1982年科考队员对贡嘎山现代冰…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