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地貌由冰川活动造成的?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及其地貌演化过程是认识和理解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基础。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东缘低起伏地貌面“冰川侵蚀”模式图
青藏高原东缘低起伏地貌面“冰川侵蚀”模式图

东缘低起伏地形面与高原边缘陡峭、深切割地貌并存的地貌特征,一直是构造地貌学研究的热点。近些年有关构造热年代学结果揭示出龙门山构造带及邻区存在~30-25 Ma与~10Ma两期快速冷却事件,进一步加深了高原边界构造变形的认识。除此之外,目前有关低起伏地貌面的形成机制也存在不同的认识,“澡盆填充说”重点强调了地表侵蚀削高填低的作用,而“均衡调整说”则认为青藏高原下地壳流变结构通过均衡调整控制了平坦地貌以及高原不断隆升和扩展。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室张会平研究员、刘静研究员与合作者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川西地区的野外地貌调查、U-Th/He构造热年代学及热历史模拟等研究,指出在高原内部同样存在两期幕式剥露隆升事件,该结果与龙门山构造带地区结果一致。在综合现有热年代学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也发现区域构造隆升事件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特征,揭示出区域低起伏地貌面存在非等时发育的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冰川地貌解译,发现冰川侵蚀与冰缘风化作用可以形成上述非等时低起伏地貌面,揭示出冰川在高原地貌面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一“冰川侵蚀”新模式否定了青藏高原东缘低起伏地貌面形成于海平面的传统认识,进而对青藏高原东缘“下地壳流”隆升模式提出了的质疑。

以上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Earth and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论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2821X16302734

(据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使用卫星影像精准确定最新青藏高原湖泊数据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长期缺乏连续可靠的高原湖泊水域面积变化数据,对研究地球屋脊区域水能量平衡构成了关键瓶颈。近日,论文《青藏高原湖泊数据集:1960s,2005和2014》…

    2016-07-20
  • 地震发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春节期间,多种多米诺骨牌的影像出现在电视或网络上,从画面可看出,骨牌瞬间依次倒下的场面蔚为壮观,其间显示的图案丰富多彩,令人惊叹,给人们带来了无穷乐趣。其原理是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

    2021-01-31
  • “中亚水塔”正在萎缩

    天山一号冰川 天山被誉为“中亚水塔”,横亘于欧亚大陆腹地,长约2500km,南北平均宽250至350km,由一系列高大山地、山间盆地和谷地组成,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也是现代冰川最发育的山系之一。天山作为中亚干…

    2017-01-04
  • 小地震危害也很大,比如在格陵兰发生4级地震也会夺人性命

    在北极圈,存在着一座世界上第一大岛——格陵兰岛。该岛81%被冰雪所覆盖,宛若万里冰封世界。 由于存在大量的冰盖,冰盖的质量是异常的大,但一旦冰盖产生裂缝崩塌,就会引起地震,被称之为“冰川地震”。“冰川地震”和…

    2017-06-26 自然灾害
  • 厄尔尼诺影响次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

    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其大气水循环过程对区域及全球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降水再循环率是大气水循环的关键指标,意为局地蒸发的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反映了该区域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然而,前人对青藏高原降…

    2021-03-01
  • 视频 | 印度和欧亚大陆从东向西先后发生碰撞?

    地球表面被分成十二块,其中印度板块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产生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山,但是至今仍有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时间一直是国际地学领域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 在西构造结巴基斯…

    201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