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肿瘤医院完成省内首例3D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只需在胸腹部打几个“钥匙孔”大小的眼儿,通过3D技术器官、组织、血管跃然呈现在屏幕之上,医生们便可轻松完成一台食管癌根治手术。

14670092087285

近日,哈医大肿瘤医院胸外科食管纵隔病房马建群主任带领其团队,历时5小时完成该手术,术后第二天患者便可下床,一周即可出院。据悉,这是黑龙江省成功开展的首例3D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手术。

14670092676770

家住通河县的曹先生数月前感觉吞咽困难,在当地医院经腔镜检查发现食管内有一溃疡面,患者十分紧张,遂慕名来哈医大肿瘤医院胸外食管纵隔病房进一步检查治疗,经过该病房马建群主任的详细问诊和检查后,最终确诊为中期中段食管癌。曹先生及其家属希望尽快去除肿物,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得知普通手术会在颈、胸、腹部留一处10厘米及两处近20厘米的切口时,不禁有些胆怯。马主任基于多年来腔镜治疗技术上的长足发展,以及对患者检查资料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决定,利用3D全腔镜进行微创手术。

据马建群主任介绍,医生戴上特殊的3D眼镜,不同层面的血管、神经和组织便跃然呈现,只需在胸腹部打9个“钥匙孔”大小的眼儿,便可完成“小切口,大视野”的 3D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目前,曹先生正在平稳的康复中,预计5—7天就能出院,这要比开胸手术至少提前1周。

据了解,3D全腔镜与以往的2D胸腔镜相比,画面更为直观、立体,医生如同进入了患者的胸腔内,脏器组织结构和血管更加清晰可辨,并能提供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之外的深度信息,能够极大限度地提高医生的手眼配合度,使手术更加顺畅、安全。马建群主任介绍说,这种3D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较之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今后将广泛推广,造福更多的龙江百姓。

论文转载自医脉通。

论文链接:http://news.medlive.cn/surgery/info-progress/show-115487_176.html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学术期刊能接受的最短摘要是多少?肯定不是一两个字

    现代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已俨然成了八股文,必须遵循固定的格式,长度,和特定的语言。可能不会有人阅读文献像读一篇小说一样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 或许我们可以将学术论文定位为传递信息的媒介,或是说明书,不需要…

    2017-11-07
  • 在床上做这些事会损害你的健康

    多很多人来说,周末就意味着呼呼大睡。 但是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周末大睡可以引起“社会时差综合症”,这是机体的生物钟和睡眠模式相冲突时出现的一种疾病。 社会时差综合症对睡眠模式的影响类似于倒时差。 这项新的…

    2017-12-05
  • 沙鸥健康小贴士:如何理解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的目的对病人的关切度要多于疾病本身,在疾病的最后阶段为病人提供更舒适,更富有同情和人道主义的关怀。 虽然由于疾病和致死性问题导致关注点不同,美国癌症协会认为临终关怀提供以下建议: 疼痛和其他症…

    2018-01-06
  • 全球变暖使水稻减产

    全世界逾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准确预估未来气候条件下水稻产量变化对维护全球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作物模型是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影响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模型结构、…

    2017-01-12
  • HKU Finds the Source of Low Back Pain through Checking Spine Images

    Low back pain (LBP) is a leading cause of ill-health and sick leave in the working population of Hong Kong. Many people suffering from LBP have tried many different treatments but the outcomes are un…

    2016-06-20
  • 科学家发现细胞自噬机制 | 中国一周科技速览 #170924

    #01 科学家发现细胞自噬机制 自噬是细胞清除自身垃圾,维持稳态平衡的重要生命过程。人们先前对于自噬分子机制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单细胞酵母,而多细胞生物体内的自噬过程更为复杂,存在多个酵母中没有的步骤。研究人…

    2017-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