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琥珀中的恐龙

紫外线照射下琥珀的流线形态
紫外线照射下琥珀的流线形态

之前就有报道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了蚂蚁昆虫、和鸟的翅膀,如今研究人员又在琥珀中发现了动物——恐龙

《Current Biology》于12月8日在网上公布这一发现,本项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科研人员的邢立达和加拿大科学家等合作完成。研究已经公布,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科学报》和《卫报》均对此作了详细报道。

科学家发现的化石实际上来自于非鸟恐龙身体的一部分——尾巴,而非全体。但是这段尾巴却非常珍贵,

“这些特征为羽毛发育的模型猜想提供了依据,证实羽枝融合形成羽轴时,就已经具有羽小枝了。”

研究人员都是从许多残存的证据里,不断探索,复原古代生物的形态、习性,并为生物演化机制和过程提供依据。

近日,邢立达做了场讲座,为公众讲解在琥珀中发现恐龙的历程。

虽然幸运的发现了这一恐龙化石标本,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基于目前骨骼形态,还无法判断伊娃标本是幼年个体还是成年个体。此外,它没有挣扎的迹象,也没有明显的皂化外观,很可能在被树脂包裹时已经死去;但标本又没有明显的腐败特征,说明它可能刚刚死亡,是一具相对新鲜的遗骸。至于伊娃标本的死因,目前还没法断定,自然死亡或被掠食者捕杀都不能排除,还需要进一步的详细研究

 

论文链接:http://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16)31193-9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欧亚大陆白垩纪琥珀中最原始的蚂蚁及其社会化起源

    昆虫的社会行为(广义)是指昆虫集群生活,并出现了较复杂的分工协作关系,其中育幼行为(照顾后代的行为)是社会性起源的基础。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中生代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昆虫社会行为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

    2016-05-28
  • 科学家使用激光设备首次展现带羽毛恐龙真貌

    从化石准确地推敲恐龙外观向来都是个难题,因为它们被保存下来的通常只有骨骼。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的文嘉棋博士联同合作伙伴利用一种崭新技术,根据已保存软组织的高清影像,为一种带羽毛的恐龙重塑了首个详细的身…

    2017-03-13
  • 来自远古白垩纪的琥珀 化石 ,是世界上最小的恐龙?

    中美加科学家团队在北京宣布,他们在缅甸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了一只有史以来已发现的最小的恐龙 化石 。胡冈谷地的鸟类琥珀包裹体较为丰富,对了解鸟类演化帮助很大。尽管该标本尺寸很小,但它的牙齿比其他所有的古鸟类都多。眼骨的开孔(眼圈的内径)表明,眼齿鸟的活动模式为白天型。

    2020-03-13
  • 还记得那只结节龙吗?现在科学家对它知道了更多

    这具标本保存了完整的头部、颈部、大部分的躯干和骶骨以及一对近乎完整的前肢,骨板(Osteoderm)的结构与软组织也一并被封存至今,其年代鉴定大约是在早白垩纪的阿普第阶(Aptian)

    2017-08-06
  • 梦中的史前巨鳄

    主龙类有时又被称为初龙类,原义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leading reptiles or ruling reptiles)”,这一类群包括人们所熟悉的恐龙、翼龙和鳄类等化石及现代动物。在最早的恐龙出现之前,各种原始主龙类已经是地…

    2016-11-27
  • 白垩纪琥珀中发现社会性寄生甲虫

    自然界中社会性昆虫(如蚂蚁、白蚁和蜜蜂)与其他动物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昆虫之间互相利用,从而使得一方或双方得以更好地利用资源、获得保护、适应环境和占领新的生境。白蚁是目前已知最为古老的社会性昆虫,…

    2017-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