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行星科学
-
圈闭液体对弹性应力传递与转换:岩石圈液压致裂的新动力学机制
液压致裂是弹性岩石圈中岩浆迁移与侵位的构造基础,也是变质流体迁移与脉状-网脉状矿体形成的构造基础。液压破裂形成机制的研究包括形成动力来源与破裂机制两方面。目前,关于液压致裂的动力来源有许多力学模型,例…
-
榴辉岩多期变质作用与俯冲隧道内俯冲-折返循环
俯冲带是板块构造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地壳演化、地震、火山作用和全球元素循环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出露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记录了俯冲带内的重要信息,重建岩石的P-T轨迹有助于理解俯冲洋壳的温…
-
为什么干旱季节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
尽管亚马逊热带雨林是常绿林,但它们的光合作用能力却呈现季节性变化。这种季节性变化尤为显著地体现在:干季时整个热带雨林的光合作用能力增加。这种现象在学界多有争议,有些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热带雨林地…
-
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减缓是陆地水造成的?
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罗敏辉助理教授与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喷射推进实验室(NASA, JPL)科学家们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利用NASA的重力反演和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GRACE)卫星,测量…
-
秦岭南的锶元素主要来源于大气
秦岭南坡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是我国南北气候带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在该地区开展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卜红梅等多年以来一直在秦岭南坡地…
-
塔里木盆地发现奥陶纪最大的钙化蓝细菌化石生物群
蓝细菌钙化作用是指某些蓝细菌属种可以利用水中的HCO3进行光合作用而引起细胞外的胶鞘附近PH值上升,进而引起水体中的碳酸钙过饱和而在其胶鞘(EPS)内部或表面沉淀。发生钙化的蓝细菌胶鞘可以保存为化石,确切的钙…
-
青藏高原的降水怎么来的?
虽然远离大洋,又被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青藏高原西南部夏季降水还是可以达到300毫米左右。相反,北美的亚利桑那和南美智利虽然离海较近,上游阻挡的山脉比喜马拉雅山脉还低,但降水稀少,并形成一些沙漠。这是…
-
二恶英对患癌风险的影响
近日,Nature出版集团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韬博士的二恶英临界癌症风险研究成果“Trend of cancer risk of Chinese inhabitants to dioxins due to changes in dietary patte…
-
塔里木盆地什么时候有海洋变成沙漠的?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对于亚洲而言,新生代最为显著的宏观地貌演变就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新特提斯海的关闭。塔里木盆地紧邻西构造结的帕米尔高原,虽然现今的塔里木盆地为极端干旱的“死亡之海”¾塔克…
-
旧石器时代骨角器是怎么制作的?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最近一期的国际学术期刊《考古科学》(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发表了该所高星研究员所带领的的研究团队与法国波尔多大学Francesco d’Errico教授以及南非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