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行星科学
-
美国奥德赛火星卫星恢复工作
自从2016年12月26日进入安全模式之后,奥德赛卫星于近日恢复工作,热辐射成像系统也正常工作,在未来的几天高能中性谱仪和中子谱仪也将录取恢复工作。 奥德赛火星卫星于2001年4月7日发射,并于同年10月24日进入火星…
-
科学家揭示早白垩世反鸟类复合骨愈合顺序
最近辽宁省凌源市四合当镇附近发现有一处新的鸟类化石产地,最初报道认为这一地点产出的所有鸟类化石都属于同一种今鸟型类:赫氏旅鸟(Iteravis huchzermeyeri)。早白垩世的鸟类化石产地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属种多样…
-
生物大灭绝碳酸盐岩繁盛
泥盆纪-石炭纪之交(距今大约3.59亿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导致海洋无脊椎生物45%的属和21%的科灭绝。由于显著的海水缺氧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德国西部莱茵地区发育了典型的在全球广泛分布的沉积类型,从…
-
内蒙古发现巨犀完整头骨化石
巨犀重建图(据wikipedia) 始新世是犀类演化和分异的重要时期,四个科级分类单元:两栖犀科(Amynodontidae)、蹄齿犀科(Hyracodontidae)、巨犀科(Paraceratheriidae)和真犀科(Rhinocerotidae),都于始新世出…
-
地球物理学家利用POCS方法修复限幅的地震波形数据
地震仪器记录到的地震波形是人们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下物质属性的重要资源。然而,常用到的地震计的动态范围通常是有限的,很难用单一的增益设置来如实记录从微震到强震具有十几个量级差异的地震信号。当发生M5.0+…
-
原隐翅虫揭示白垩纪昆虫与真菌相互关系
昆虫与真菌之间存在漫长的相互关系。在众多昆虫与真菌的互作关系中,菌食性在昆虫中广泛存在,而在某些具备真菌“种植”能力的白蚁或切叶蚁中尤为显著。菌食性在鞘翅目昆虫(甲虫)中较为常见,包括多种取食真菌的方…
-
海城基性岩床形成于21.2亿年前的陆内裂谷
在地质年代中,23-20.5亿年被称为层侵纪,全球广泛发育了层状侵入体,而这一时期岩浆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却存在争议。其争论的焦点在于岩浆作用是否形成于类似现今的活动大陆边缘或者岛弧背景(俯冲带之上)。由于全球…
-
隐藏在琥珀中的恐龙
之前就有报道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了蚂蚁、昆虫、和鸟的翅膀,如今研究人员又在琥珀中发现了动物——恐龙。 《Current Biology》于12月8日在网上公布这一发现,本项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科研人员的邢立达和加拿大科学家等…
-
两千三百万年前兰州还是湿润的森林草原区
随着新生代地球气候变冷,地球上的哺乳动物逐渐取代了中生代处于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成为地球上脊椎动物中的优势群体。亚洲的哺乳动物化石含量丰富并且分布广泛,但是亚洲哺乳动物年表(ALMA,主要来自中国)无论…
-
4.4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礁主要由瓶筐石构成
瓶筐石(Calathium)是一类属于多孔动物门的动物化石,但曾长期被认为是属于古藻类植物。含瓶筐石的生物礁在早奥陶世的浅海广泛分布,但在随后的的中奥陶世迅速衰落。在我国西北的塔里木巴楚地区,奥陶系达瑞威尔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