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是本港劳动人口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和请病假的原因,对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许多患有腰痛的人均曾尝试过许多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并不理想。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自2001年起一直进行大规模的磁力共振扫描(MRI)人群研究,发现一种被称为「Modic异变」的脊椎椎骨体变化,与椎间盘退变高度相关。这一突破性研究通过磁力共振检查Modic异变来识别腰痛的根源已在《Medicine》的最新一期医学期刊发表。
腰痛和残疾
腰痛是香港以至世界上一个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港大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10个香港成年人中7位有椎间盘退变,而椎间盘退变正是腰痛及因腰痛导致残障的主要原因之一。腰痛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甚至丧失工作能力,及心理困扰。 磁力共振扫描技术在过去三十年来被广泛运用来评估脊椎退变,但过往利用磁力共振扫描来评估腰痛的研究具有局限性,因此许多治疗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而且结果强差人意,浪费了社会经济资源及医疗保健费用,单在美国每年花费在治疗腰痛的医疗费用便高达1,000亿美元。
研究方法及结果
港大的大规模人口基础研究为1,142名随机抽样的香港市民进行了磁力共振扫描,评估各种脊骨退化,如各类
椎骨体上的异变、椎间盘退化、椎间盘突出等,并以这些影像数据评定其与不同程度的腰痛和残疾的关联性。 是次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3岁,63%为女性。其中282(24.7%)名参与者有Modic异变,7.1%属于I型(椎骨终板异常及骨髓内血管纤维化和水肿),另17.6%属于Ⅱ型(椎骨终板异常及骨髓内脂肪细胞渗透)。Modic异变患者年龄较大,而且比没有Modic异变的人士有更严重的椎间盘退变和椎间盘突出。在调整偏差和个别影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各类的Modic异变均与长期严重的腰痛有关联。I型的Modic异变患者比II型的患者有更严重的疼痛,而II型的Modic异变则与下肢麻痹无力等残障相关联。疼痛和残障的风险和严重程度均随着Modic异变范围和受影响的椎体数量而增加。
研究的重要性
这是全球首个最大规模评估不同Modic异变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Modic异变与长期严重腰痛和下肢残疾有直接关系,磁力共振显示的脊骨影像将可用作诊断腰痛的关键指标,透过脊骨上显示的Modic异变形态和受影响范围,医生可得知个别病人的腰痛的成因和严重程度,并为病人订立更完善和个人化的治疗方案。这项研究将很大程度地协助医生作出准确的临床评估和判断。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矫形及创伤学系助理教授Dino Samartzis博士指出:「这项研究在了解腰痛的成因上揭开新的一页,透过磁力共振影像,我们可以看见病人痛楚的根源。此研究为脊骨研究和腰痛治疗带来新的方向,除了更有效诊断腰痛病人,将来我们更可针对此类患者『度身订做』治疗方案,这将大大减少现时病人在治疗腰痛上的时间和金钱,更可减低治疗带来的风险和庞大的医疗和社会成本。此外,此项临床发现也让我们开发更精确的方法防止脊骨和椎间盘退化。」 港大未来将针对Modic异变与预测长期腰痛或肢体残疾的关系进行研究,及开展治疗Modic异变引起的长期腰痛的研究。
关于研究团队
这项研究由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矫形及创伤学系联同芬兰奥卢大学合作进行。香港的研究团队包括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助理教授Dino Samartzis博士、系主任及临床教授、何冯月燕基金教授(脊柱外科)张文智教授、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讲座教授、谭世杰基金教授(脊柱外科)陆瓞骥教授和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高级研究助理鲍庆怡小姐。
(据香港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