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地貌由冰川活动造成的?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及其地貌演化过程是认识和理解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基础。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东缘低起伏地貌面“冰川侵蚀”模式图
青藏高原东缘低起伏地貌面“冰川侵蚀”模式图

东缘低起伏地形面与高原边缘陡峭、深切割地貌并存的地貌特征,一直是构造地貌学研究的热点。近些年有关构造热年代学结果揭示出龙门山构造带及邻区存在~30-25 Ma与~10Ma两期快速冷却事件,进一步加深了高原边界构造变形的认识。除此之外,目前有关低起伏地貌面的形成机制也存在不同的认识,“澡盆填充说”重点强调了地表侵蚀削高填低的作用,而“均衡调整说”则认为青藏高原下地壳流变结构通过均衡调整控制了平坦地貌以及高原不断隆升和扩展。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室张会平研究员、刘静研究员与合作者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川西地区的野外地貌调查、U-Th/He构造热年代学及热历史模拟等研究,指出在高原内部同样存在两期幕式剥露隆升事件,该结果与龙门山构造带地区结果一致。在综合现有热年代学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也发现区域构造隆升事件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特征,揭示出区域低起伏地貌面存在非等时发育的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冰川地貌解译,发现冰川侵蚀与冰缘风化作用可以形成上述非等时低起伏地貌面,揭示出冰川在高原地貌面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一“冰川侵蚀”新模式否定了青藏高原东缘低起伏地貌面形成于海平面的传统认识,进而对青藏高原东缘“下地壳流”隆升模式提出了的质疑。

以上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Earth and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论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2821X16302734

(据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冰川编目简史

    众所周知,在极地和许多高山地区分布大大小小的冰川。这些冰川数以万计,为它们登记造册变得十分困难。但是,冰川是气候变化最敏感、最直接的信息载体,冰川的进退显著影响着海平面的升降,而且冰川储存着世界近七成…

    2019-02-22 地貌
  • 峨眉山记录青藏高原的扩张

    近年来,青藏高原东缘因其陡峻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质情况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关注。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南部,是雅安-峨眉褶皱带向东楔入成都平原的前缘。此前对于高原东缘构造变形过程以及年代…

    2016-03-17
  • 塔吉克斯坦发生7.2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2月23日8时37分在塔吉克斯坦发生7.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7.98度,东经73.29度,距中国边境线最近约82公里。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矩张量为6.8,震源深度20.5km,震源机制显示此次地…

    2023-02-23
  • 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土壤水分产品在青藏高原地区的精度评价与验证

    作为陆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水分在很多水文气象过程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获取准确的土 壤水分信息非常重要。在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中,四个陆面过程模型(VIC,Mosaic,Noah和CLM)能够模拟得…

    2016-06-24
  • 视频 | 深入冰川

     随着气候的变化,在过去30年里,法国阿尔卑斯山的阿让冰川每年消融1米厚,一队科学家深入冰川内部,使用传感器监测冰川的变化 来源:https://news.cnrs.fr/videos/in-the-heart-of-a-glacier

    2019-04-23
  • 气候变暖危害青藏高原草地稳定性

    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立的大型增温-控水实验平台 植物群落生产力的稳定性(年际波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已有的研究表明,群落稳定性主要与物…

    20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