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早白垩世反鸟类复合骨愈合顺序

四合当孤反鸟生态复原(郭肖聪绘)
四合当孤反鸟生态复原(郭肖聪绘)

最近辽宁省凌源市四合当镇附近发现有一处新的鸟类化石产地,最初报道认为这一地点产出的所有鸟类化石都属于同一种今鸟型类:赫氏旅鸟(Iteravis huchzermeyeri)。早白垩世的鸟类化石产地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属种多样性上,一般都以反鸟类化石材料为主,因此四合当化石地点是目前发现的极少数以今鸟型类为主的早白垩世鸟类化石地点之一。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课题组的胡晗和邹晶梅在英国《系统古生物学》(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eontology)上报道了来自这一地点的第一件反鸟类标本,并依此建立一个新属种四合当孤反鸟(Monoenantiornis sihedangia)。这一反鸟类的发现为四合当地点的鸟类多样性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还对探讨早白垩世反鸟类复合骨愈合顺序提供了重要线索。

为了减轻体重并加强飞行所需的骨骼坚固度,现生鸟类的骨骼愈合与退化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动物类群,而在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鸟类始祖鸟身上,所有这些复合骨都没有愈合。在比始祖鸟稍进步的基干鸟类中,骨骼愈合情况各有区别,而多样性较高的反鸟类和今鸟型类则同步显示出了更广泛的骨骼愈合趋势。

新发现的四合当孤反鸟正型标本死亡时处于一个从未发现过、特殊而罕见的个体发育阶段,其中间软骨已经骨化,但尚未与其他近端跗骨以及胫骨相愈合,显示出与今鸟亚纲成员相似的骨骼愈合模式。为了探讨反鸟类的复合骨愈合顺序,此次研究挑选了代表不同个体发育阶段的已发表反鸟标本,并观察研究了五块主要的复合骨以及胸骨在这些标本中的愈合情况,得出了关于早白垩世反鸟类复合骨愈合顺序的初步结论:绝大部分早白垩世反鸟类标本都可以被归入四个主要的个体发育阶段:所有骨骼未愈合;荐椎和尾综骨愈合;跗骨愈合;胫跗骨和腕掌骨愈合。

该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dx.doi.org/10.1080/14772019.2016.1246111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科学家在南非发现200万年前人类头骨

    据BBC报道,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南非发现了一个罗百氏傍人的头骨,罗百氏傍人是直立人的近亲,而直立人被认为是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这将为人类进化提供了更多数据。2018年,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南非约翰内斯堡…

    2020-11-16
  • 法国新发现的化石揭示的五亿年前生物多样性

    据CNRS,研究人员在法国南部的黑山山脉山麓近年来发现了一处罕见的奥陶纪化石沉积物,这个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五亿年前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前所未有的证据。这个发现地点位于卡布里埃尔(Cabrières),是一个地质学家和业…

    2024-03-04
  • 恐龙研究的开端:巨齿龙之谜

    两个世纪前,当英国斯通斯菲尔德采石场出土了一具巨大的爬行动物骨架时,它需要一个科学上的命名。事实上,在整个18世纪和19世纪初,随着殖民主义的扩张,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巨大、奇异的骨骼化石引起了欧洲…

    2024-02-15
  • 中国贵州发现古人类化石与哺乳动物群

    更新世中晚期古人类化石证据是探讨和解决现代人起源理论问题的关键。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凌霞课题组在《人类学学报》第35卷第1期发表文章,报道了在贵州省毕节市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及伴生哺乳动…

    2016-07-01
  • 科学家使用激光设备首次展现带羽毛恐龙真貌

    从化石准确地推敲恐龙外观向来都是个难题,因为它们被保存下来的通常只有骨骼。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的文嘉棋博士联同合作伙伴利用一种崭新技术,根据已保存软组织的高清影像,为一种带羽毛的恐龙重塑了首个详细的身…

    2017-03-13
  •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同源?

    种子植物胚珠器官同源问题是植物演化生物学最核心的科学问题之一,也是我们重建包括化石类群在内的种子植物系统发育的基础。然而,种子植物五大现生类群:苏铁、银杏、松柏、买麻藤和被子植物的胚珠器官形态迥异,…

    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