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成功研制微型激光器开创光计算领域新纪元

回音走廊模式激光器
回音走廊模式激光器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研究团队成功于硅上研制出微型激光器,不但令新一代微型电脑处理器的运行速度更快,亦大大减少耗电,对光互联与光计算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这项创新研究由科大方氏工程学教授兼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刘纪美发现,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桑迪亚国家实验室与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完成,是半导体工业界的一项重要突破。

硅衬底是太阳能电池以至集成电路等现代电子产品的基石,但由于硅晶格与激光材料并不相配,两者一直以来均无法完美结合。直至刘教授的团队成功于硅上「长出」了亚波长腔激光器,才实现了根本性突破,展示在硅上创建高密度发光元素的广阔前景,有关发现近日于《应用物理学快报》发表,并成为封面文章。

刘教授表示﹕「这种回音走廊模式的激光器是一种非常具吸引力的光源,可广泛应用于晶片上的光通讯、数据处理及化学传感等领域。将激光器直接集成在微型处理器上,对提高微型处理器的性能及降低耗能至为重要,这不但有利于推进硅基光电技术的发展,亦是新一代绿色讯息技术和计算的理想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光子是用于远距离高通量数据传输中最经济兼最具能源效益的方案。随着这项硅衬底的新型激光器出现,光子亦有望可应用于短距离的数据通讯上,将可大大提升数据传输的速度。

为制作这种回音走廊模式的激光器,刘教授于硅面刻印出纳米图案,将硅晶格异质生长的天性缺陷,锁定于有规律的纵横格模式当中,再利用量子点激光器的受激辐射处于单个量子点之中这一特殊性能,进一步降低有源材料区对生长缺陷的敏感度。随后,团队利用激光泵,提升电子的能量级别,实现激光器激射。

此款微型激光器的直径只有1微米,较传统的激光器长度缩短了1000倍,面积则减少约100万倍。

论文链接:http://dx.doi.org/10.1063/1.4955456

(据香港科技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黑洞的”火墙悖论“

    这听起来可能像是一本很糟的言情小说,但物理学家却用「赤裸」(naked)、 「无戏剧性」(no-drama)这一类的形容词,企图完整描述宇宙间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那就是人类认知宇宙中最奇怪的物体-黑洞。 过去四年里…

    2016-04-21
  • 采用分子调控的自组装方式构建新型的超低场磁探针

    磁性纳米粒子在现代科学的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核磁共振成像、生物医药、催化、数据存储和环境保护等。通过调节粒子的尺度和几何外观以及分级有序自组装,可以获得磁性纳米粒子优异的特性,利用磁性纳米粒…

    2016-05-16
  • 二氧化碳转化成有用的化工材料

    当今人类社会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导致大气中CO2含量急剧升高,温室效应日益明显。因此,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具有重大研究意义。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驱动CO2还原是实现化学品和燃料可持续…

    2019-11-29
  • 大亚湾实验发表最精确的反应堆中微子能谱

    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报道,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测得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反应堆中微子能谱。实验采集了世界上最大的反应堆中微子样本,分析了部分数据后,发现与理论预期存在两处偏差,这为未来的反应堆中微子实…

    2016-02-17
  • 拍摄微观世界的立体电影

    当代生命科学研究对光学显微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大的成像深度、更快的成像速度。特别是对于生物活体显微成像来说,生物组织对光的散射使得噪声大大增强,严重影响了空间分辨率和成像深…

    2017-03-04
  • 中国清华大学在引力波探测中所作出的贡献

    引力波的成功探测激发了全球人的兴致,最近媒体一再报道中国在引力波探测中步伐缓慢,以至于失去这次竞争的机会,但是清华大学作为中国大陆唯一LIGO科学合作组织成员,也对这次探测成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下面是清…

    2016-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