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杂化型钙钛矿纳米线制备及其光电器件应用的研究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朱嘉教授课题组在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纳米线制备及其光电器件应用的研究中取得进展,该成果Direct Conversion of Perovskite Thin Films into Nanowires with Kinetic Control for Flexibl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于2016年1月22日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 2016, 16 (2), pp 871–876)。

钙钛矿纳米线形成示意图
钙钛矿纳米线形成示意图

众所周知,有机-无机杂化型钙钛矿材料具有许多优点,例如良好的吸光性,较长的载流子扩散距离以及简单的制作工艺。基于这些特点,钙钛矿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上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国内外广泛研究的热点。相比于当下钙钛矿材料主要应用形式—-薄膜,钙钛矿纳米线具备其特有优势:例如,更充分的光吸收和更优越的机械性能,但近年来钙钛矿纳米线的制备工艺相对较少并且远不如薄膜制备技术成熟。

为解决以上问题,该课题组找到一种获得钙钛矿纳米线的简易方法:利用不良溶剂和良溶剂的混合溶液,再加上简单的旋涂操作,可以将易于制备的钙钛矿薄膜转变为钙钛矿纳米线。通过调节不良溶剂与良溶剂的比例和匀胶机的转速,还可对纳米线直径大小以及尺寸分布进行良好的控制。由此形成的纳米线可以进一步应用在柔性的光电子器件上,显示出良好的机械稳定性。

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与传统薄膜方法直接嫁接,从而实现大规模的纳米线生产,也为其他材料(有机,无机,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线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朱嘉教授,第一作者是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一年级博士生朱鹏臣同学。实验过程中,物理学院王振林教授和邓昱教授,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鲁振达教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和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的资助。


本文编自:南京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科学家首次实现聚合物纳米相区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是聚合物结构分析的常用方法,但是其空间分辨率低于几个微米,对于微纳尺寸的相区无能为力。近年来,法国科学家Dazzi等人基于光热诱导共振现象,将原子力显微镜与红外光谱相结合,开发了原子力红外(AFM-IR…

    2016-08-19
  • 探索夸克星取得进展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戴子高教授课题组通过分析最近发生的一次史上最剧烈的超新星爆发,获得了夸克星存在的重要证据。该工作有望为人类理解物质的最深层构成以及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帮助。论文已发表在…

    2016-02-14
  • 三维铜纳米线组装体提升锂金属负极循环稳定性

    锂金属由于极高的容量(3860 mA h g-1)和最负的电势(3.040 V vs.标准氢电极),一直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锂电池负极材料。早在20世纪70年代,锂金属一次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已被广泛应用于可植入医疗设备、航天航空…

    2016-07-16
  • 在纳米机电系统实现声子的相干操控

    碳纳米管由于其良好的电学性能、优异的力学性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机电系统(NEMS)的相关研究,在质量、微力、气体、位移等物理量的测量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地,碳纳米管谐振器的机械模式和单分子…

    2017-01-17
  • 金属纳米颗粒助人造变色龙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长久以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想模拟出变色龙的皮肤,如今中国的科研人员做到了。一款机械人造变色龙能够借助皮肤上的金属纳米颗粒进行颜色变换,颜色范围几乎达可见光谱的所有色调。中山大学教…

    2016-02-18
  • 科学家首次实现可塑性可调的石墨烯类突触器件

    近年来,随着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各种物理和技术上的制约使得微电子器件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类脑计算概念的提出,为微电子芯片的彻底革新提供了崭新的途径。人脑中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不同的神经元之间又由突触所…

    2016-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