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食物能否端上餐桌?

本文经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微信公众号:mit-tr)授权转载,禁止二次转载

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100亿。提高农业生产率,以满足日益增长人口的需要迫在眉睫。396A61F4-F478-48C2-A57E-C67FD94CC2A5

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方法为改造农作物提供了精确方法,可以提高产量、更有效的抵御干旱和疾病。过去一年的研究表明,这样编辑过的植物没有外源 DNA的痕迹,不会被列入现有限制转基因作物法规的监管名册,这将大大消除消费者对这类转基因作物的疑虑。

这项技术称为 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用它改造的植物正在世界各地实验温室涌现。

中国的一个实验室已经用它来创建抗真菌的小麦;另外几个小组还将此技术用于水稻,以提高产量。英国的一个小组用它来改进大麦中一种帮助控制种子发芽的基因,这有助于产生抗干旱的变种。由于简单易行,得到的植物能省去转基因作物涉及的冗长而昂贵的法规审查过程,这种技术越来越多地被那些不愿意采用传统转基因工程的研究实验室、 小公司和大众植物育种者所采用。

基因编辑技术对于科学家们追踪破坏庄稼的不断演变的微生物至关重要,索菲·卡蒙(Sophien Kamoun)说。他领导英国诺威治的塞恩斯伯里实验室(Sainsbury Lab)的一个研究小组,将此技术用于土豆、 西红柿和其他作物以对抗真菌疾病。“走完法规审查过程需要数百万美元和几年的工作。”卡蒙说,“而病原体可不会坐着等你,它们时刻在演进和变化。”

 

他参与开发的CRISPR版本为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Innes Centre)最近对大麦和花椰菜类作物的工作铺平了道路,约翰•英纳斯中心与他领导的实验室同属诺威治的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卡蒙和他的同事证明了,某些基因编辑过的植物的第二代不包含曾用于创建第一代的外源DNA(尽管 CRISPR 不需要插入外源基因,它通常用少量细菌遗传物质作为编辑目标)。与此同时,首尔国立大学一个研究组避免了在第一代植物里遗留外源基因物质。

 

大大小小的公司都蜂拥而入。杜邦先锋(DuPont Pioneer)已投资Caribou Biosciences公司,后者是CRISPR技术发明者之一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联合创办的创业公司,正将CRISPR用于对玉米、 大豆、 小麦和大米的实验。它希望在5年内就出售用CRISPR 技术选育的种子。

最大的问题是, CRISPR 作物是否将受转基因作物同样的法规监管。美国农业部已经说过,有几例基因编辑的玉米、 土豆和大豆 (用的是另一种称为TALENs的编辑方法) 不在此列。但美国和限制更严的欧盟现正对今天的法规进行评估。中国当局没有说他们是否会允许作物种植。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手印化石表明人类早在7000年前就在青藏高原活动

    青藏高原上的小喇嘛。人类可能已在寒冷高峻的青藏高原定居了七千多年 至少在7400年前,无畏的狩猎采集者或许就已经在寒冷、缺氧而严酷的青藏高原上定居了。这比研究者此前认为的时间要早将近4000年。 在对西藏中部…

    2017-01-11
  • 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农作物耐…

    2024-03-01 世烩
  • 古代的长颈鹿吃什么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侯素宽博士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医学院、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团队合作,采用两种牙齿中磨痕方法,对中国北方和希腊的长颈鹿类化石进行了综合的食性分析和对比,以侯素宽博…

    2016-03-28
  • 返老还童不是梦?

    (翻译:范坤; 编辑: Randy) 最近一项关于小鼠基因治疗的研究显示返老还童的可行性,但科学家认为要在人体上实现可能还需数十年。 皱纹,白发和全身疼痛是人体衰老的标志,我们通常认为衰老是一种必然的自然规律。…

    2016-12-21
  • 科学家发现蓝鲸和鳍鲸杂交的现象

    最新一项发表在《Conservation Genetics》的研究,通过对北大西洋蓝鲸基因组的测序发现,大约有3.5%的蓝鲸DNA来自鳍鲸。这一结果令科学家感到惊讶,尤其是所有研究中的蓝鲸样本都含有一定比例的鳍鲸DNA,表现出内…

    2024-02-12
  • 科学家发现RNA甲基化调控基因出核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及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杨运桂研究组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孙莹璞研究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组合作研究,揭示了m5C(…

    2017-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