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影响次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

厄尔尼诺影响次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

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其大气水循环过程对区域及全球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降水再循环率是大气水循环的关键指标,意为局地蒸发的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反映了该区域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然而,前人对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气候态量值方面,而对其年际变化机理的研究尚不充分。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再分析数据ERA5,研究了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的年际变化机制。研究发现,气候态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为22.6%±2.0%,其60%的年际变率受到前冬厄尔尼诺现象的调制。

当前年冬天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暖海温信号可通过跨洋盆的海气相互作用延续至次年夏季,该过程被称为“印度洋-西太平洋电容器效应”。在该效应影响下,次年夏季对流层低层有大尺度的异常反气旋环流横亘于北印度洋至西北太平洋,抑制了印度半岛中北部的降水,但与此同时,该反气旋异常北侧的偏西风异常促进了输送至青藏高原的热带水汽,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增加。在增多的外部水汽输送和减少的局地蒸发的共同作用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减小至21.4%。

参考:Zhao, Y., & Zhou, T. (2021).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 recycle ratio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126,e2020JD033733.https://doi.org/10.1029/2020JD033733  

本文来自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文观点不代表“沙鸥科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处理。

相关文章

  • 手印化石表明人类早在7000年前就在青藏高原活动

    青藏高原上的小喇嘛。人类可能已在寒冷高峻的青藏高原定居了七千多年 至少在7400年前,无畏的狩猎采集者或许就已经在寒冷、缺氧而严酷的青藏高原上定居了。这比研究者此前认为的时间要早将近4000年。 在对西藏中部…

    2017-01-11
  • 藏南冰湖记录冰川活动

    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冰川不断的倒退或前进,因而冰川的活动则记录的气候的变化活动。 藏东南地区是中国季风温冰川分布中心区之一,该地区冰川正经历剧烈退缩。然而较长时间尺度上冰川变化的记录和原因分析研究不足。…

    2016-06-22
  • 喜马拉雅原羊走出西藏

    编辑:古生物化石的发现不仅仅是发现了一枚化石,或揭示生物演化,在不同地区发现同一物种也为全球的块体运动提供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即有古生物学上的证据,然而生物的迁移和演化同时为气…

    2016-06-07
  • 新特提斯洋板片拆离发生于四千五百万年前

    随着新特提斯洋(Neo-Tethys ocean)的闭合,印度和欧亚大陆发生碰撞最终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形成。青藏高原作为陆陆碰撞造山带的代表,是研究陆陆碰撞造山过程的经典地区,长期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

    2016-04-05
  • 两千六百万年前的西藏腹地曾为温暖湿润的低地

    青藏高原幅员辽阔,地势高峻,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形成由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约5千万年前)所导致,然而对于高原如何隆起成今天的高度和规模,隆升过程中西藏地区环境曾如何演变,科学家们的认识分歧很大。…

    2017-04-20
  • 峨眉山记录青藏高原的扩张

    近年来,青藏高原东缘因其陡峻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质情况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关注。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南部,是雅安-峨眉褶皱带向东楔入成都平原的前缘。此前对于高原东缘构造变形过程以及年代…

    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