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纳米技术治疗癌症

恶性肿瘤最大的危害来自于体内扩散,摧毁肺脏、肝脏等重要器官,导致组织功能衰竭,造成病人死亡。对于已转移的肿瘤,目前医学界尚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化疗是一种最常规的治疗手段,但其治愈率普遍不高,并且往往带来很强的副作用。纳米技术由于其自身的优势,比如说,具有生物靶向性、可提高药物的利用度、可实现诊疗一体化、以及多种药物协同治疗等等,因此,纳米技术有望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日,上海大学环化学院纳米所研究人员邓小勇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报道了一种新型的纳米药物,静脉给药后,50%的患有乳腺癌肺转移的小鼠生存了8个月以上,与人类的24年生存期相当。
新型药物体系示意图
新型药物体系示意图

该纳米药物体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生物可降解的多孔硅(iNPG),二是负载有传统化疗药物的高分子(pDox)。将pDox装载在iNPG的孔洞中,在生理条件下,pDox会从iNPG孔洞释放出来,形成20-80 nm左右的纳米颗粒,进一步进入并摧毁肿瘤细胞。

本研究在线发表后,Science网站对其做了相关报道(,引用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教授Steven Libutti医生评价,“这是一项非常有创新的研究,值得期待。”据悉,研究人员计划2017年进行相关临床研究。

邓小勇副研究员是本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相关研究是在美国康奈尔大学附属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研究所所长Mauro Ferrari和Haifa Shen两位教授指导下完成的。

(据上海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科学家首次实现聚合物纳米相区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是聚合物结构分析的常用方法,但是其空间分辨率低于几个微米,对于微纳尺寸的相区无能为力。近年来,法国科学家Dazzi等人基于光热诱导共振现象,将原子力显微镜与红外光谱相结合,开发了原子力红外(AFM-IR…

    2016-08-19
  • “纳米航母”将促进有效抗肿瘤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均课题组与美国Emory大学教授聂书明课题组合作,发明了一种微型“纳米航母”药物递送体系,实现更加精准有效的抗肿瘤药物递送,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

    2016-04-06
  • 黑磷纳米薄片促进肿瘤治疗

    黑磷是一种有金属光泽的晶体,是磷的同素异形体中密度最大、热力学最稳定以及性质最不活泼的一种。它是高聚的不溶性固体。它是用白磷在很高压强(12000大气压)和较高温度下转化而形成的[1]。 在黑磷二维材料的生物医…

    2016-12-02
  • 双金属纳米结构实现了太阳能驱动有机合成性能的调控

    鉴于目前的能源危机,能耗需求是制约现代化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太阳能来驱动有机合成,有望替代传统的热催化技术,从而实现低能耗的化工生产。在该技术途径中,将太阳能转化储存为化学能,为缓解当前的能源…

    2016-06-01
  • 三维铜纳米线组装体提升锂金属负极循环稳定性

    锂金属由于极高的容量(3860 mA h g-1)和最负的电势(3.040 V vs.标准氢电极),一直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锂电池负极材料。早在20世纪70年代,锂金属一次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已被广泛应用于可植入医疗设备、航天航空…

    2016-07-16
  • 科学家在高温稳定性贵金属纳米催化剂制备上取得突破进展

    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由于在CO和碳氢氧化、水煤气转化、选择性加氢等众多化学反应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催化活性,所以此类催化剂一直是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催…

    201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