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Nature出版集团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韬博士的二恶英临界癌症风险研究成果“Trend of cancer risk of Chinese inhabitants to dioxins due to changes in dietary patterns: 1980–2009”。该论文通讯作者为黄韬博士和马建民教授。
马建民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开发和应用一个耦合的有机污染物大气、土壤、水、食物网富集和癌症风险评估模式模拟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二恶英致癌风险。模拟结果显示,自1980年以来,随着我国钢铁冶炼、火力发电、垃圾焚烧等行业经济活动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二恶英排放也显著增加。在此期间,由于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居民的饮食由粮食和蔬菜为主、少肉食的结构逐渐转为粮食和蔬菜摄入降低、肉食和蛋奶制品显著增加的饮食结构。由于二恶英在环境中难以降解、易富集于高脂肪动物体内,进而通过人体食物链进入人体体内,增加了人类的致癌风险。研究发现,我国居民超过美国环保署推荐的二恶英临界癌症风险的人口比例已从1980年的0.2%增加到2009年的1.2%。
研究结果还揭示,虽然我国居民的动物源食品的平均摄入量仍然低于西方国家,但由于我国二恶英的环境水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由此产生的我国居民的二恶英癌症风险不容忽视。课题组指出,高脂肪饮食结构对我国居民二恶英癌症风险的贡献从1980年的8%增加到2009年的17%。其中我国东部和城镇居民的癌症风险远高于西部和农村地区居民。尽管城市居民因摄入更多的肉食而具有更高二恶英癌症风险,但由于近年来农村居民肉食消费的增长量高于城镇居民,导致其癌症风险增加更加明显。
此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共同资助。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