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0前海南就已经开始种植水稻

902-1605091K6000-L
稻作起源与传播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一般说来,南方地区浮选获得的水稻大植物遗存较少,难以深入探讨这一重要科学问题。相对而言,植硅体具有耐腐蚀和易保存特征,常常大量保存在考古遗址和沉积物中,因此,水稻植硅体分析成为获取和鉴定稻作遗存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手段。

稻作农业南传是稻作农业传播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与南亚语系和南岛语系的人群在内陆和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密切相关。海南岛地域独特,应该是稻作农业南传及不同族群的迁徙的关键地区。遗憾的是,以往对海南岛农业活动缺少相关研究,学界对海南史前农业活动知之甚少。

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环境演化实验室吴妍副研究员等人在《国际第四纪》(Quaternary International)上发表了海南岛史前农业活动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植硅体分析发现,早在5600前,稻作农业业已扩散至海南,从而为稻作传播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南岛语族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该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合作完成。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dx.doi.org/10.1016/j.quaint.2016.01.008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人类早在一万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

    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水稻驯化的时间与世界上主要农作物(西亚的小麦、中美洲的玉米)开始驯化的时间基本上是同步的,都发生在更新世末向全新世初过渡的时期,水稻开始驯化的时间对应了约1万年前后东亚季风开始增强、气候逐渐变暖、变湿的气候环境背景,这与全球气候格局在该时段内的重要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7-06-03
  • 科学家克隆杂交水稻不孕基因

    水稻是自交作物,人类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传统的方法是依靠自然突变和人工选择获得对当地自然和栽培环境具有良好适宜性的优良水稻品种,或者改良栽培技术。后来人们发现水稻也具有杂种优势,但是其特殊的花结构导致…

    2016-12-22
  • 人类与杂草稻的抗争

    在科学界,“鬼稻”叫杂草稻,并被定性为田间的恶性杂草。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樊龙江教授团队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组重测序及其群体遗传学分析,揭示了其中最基本的问题:鬼稻从何而来,它们“鬼”在何处?

    2017-06-04
  • 全球变暖使水稻减产

    全世界逾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准确预估未来气候条件下水稻产量变化对维护全球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作物模型是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影响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模型结构、…

    2017-01-12
  • 水稻耐热性可调控

    水稻是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近年来水稻遭遇高温热害的情况频繁发生,常常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因此,研究 高温对水稻危害的机理,发掘水稻抗高温基因资源,进而培育抗高温新品种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

    2016-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