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暖化对微生物活动对永久冻土带土壤碳库影响

(据清华大学)该校环境学院周集中研究组在《自然》子刊《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在2月22日在线发表题为《全球暖化使冻土土壤碳库易受微生物快速降解影响》(Tundra soil carbon is vulnerable to rapid microbial decomposition under climate warming)的研究论文,发现了气候暖化背景下微生物活动对永久冻土带土壤碳库的重要影响。清华大学“千人计划”教授周集中为论文通讯作者。

永久冻土带地上、地下生态过程响应气候暖化的机理示意图
永久冻土带地上、地下生态过程响应气候暖化的机理示意图

整个北半球土壤有机碳总量的一半富集在北极地区,其原因是气温较低导致微生物对永久冻土带土壤有机碳的分解缓慢,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北极出现了明显的升温,因此形成微生物活动加剧,使得土壤有机碳大量转化为二氧化碳,产生更严重的温室效应,其生态后果常被提起,但机理一直未能厘清。

周集中课题组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合作,首次利用基因芯片、高通量测序等多种宏基因组技术,对所获取的北极土壤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壤微生物对气候暖化极为敏感,一年半左右的短期升温即可引起微生物活动加剧,土壤呼吸增强,使得土壤有机碳净流失。这一发现证明了永久冻土带土壤微生物对升温的高灵敏度,说明气候暖化对永久冻土带的脆弱生态系统可形成显著的不利影响。这一重要发现不仅揭示了微生物响应气候暖化的分子机制,而且对于预测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连接:http://www.nature.com/nclimat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climate2940.html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生物多样性,可能是人类对抗极端气候和全球暖化的最佳利器

    生物多样性在野外的力量,与实验预测的其实不一致,因为生物多样性在田野中的力量超过了实验,甚至超过了气候的影响

    2017-10-19
  • 贡嘎山海螺沟全新世冰川前进与气候

    冰川前进和后退所留下的地貌特征为重建古冰川规模大小以及推测当时的古气候信息提供了直接证据。目前青藏高原的冰川地貌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冰川地貌的年代学研究上,这些年代学研究成果可以为古冰川的定量重建打下坚…

    2016-05-21
  • 研究揭示年尺度上中部型厄尔尼诺可以抑制北极夏季的增暖和海冰融化

    中山大学杨崧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自然· 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Shifting El Niño inhibits summer Arctic warming and Arctic sea-ice melting over the Canada Basin”的研究论文,首次创…

    2016-06-06
  • 坚持是一种科研精神

    邵明安的“土”是出了名的。 他夏天最常穿的是各种会议发的文化衫;实在有正式场合,运动背心外头随便套一件衬衣就坐下开会;爬了一上午山,回来坐在水泥台阶上啃西瓜;再加上那口乡音浓重的湖南普通话,谁也想不到,…

    2018-09-16
  • 全球变暖使水稻减产

    全世界逾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准确预估未来气候条件下水稻产量变化对维护全球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作物模型是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影响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模型结构、…

    2017-01-12
  • 全球气候游行

      近日来有数百万民众走上街头,呼吁对气候变化采取紧急措施。据悉全球有139个国家参与了这次空前的游行活动,如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就至少有10万人。本次活动发生在联合国两个重要气候峰会召开之前,其中一个是…

    2019-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