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发育不同,但早期和晚期人属成员牙齿形态相似

各类群臼齿釉质厚度的三维分布(潘雷供图)
各类群臼齿釉质厚度的三维分布(潘雷供图)

牙齿作为脊椎动物的钙化组织,使其从外界摄取养分的功能器官,该器官的各种性状不仅与动物自身的基因有关,而且与外界的环境有紧密的联系。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报道,最新一期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潘雷与法国、南非同行关于早期人属牙齿形态演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他们借助高分辨度工业CT扫描技术,对南非出土的早期人属成员牙齿的内部三维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通过与南方古猿尼安德特人及现代人牙齿的对比和分析,发现南非早期人属成员的牙齿釉质三维分布特征与晚期人属成员相同,而与同时代或较早的南方古猿有显著差别。

由于现代人经历了与早期人属不同的发育过程,这种釉质分布的相似性可能是与食性相关的适应性特征,在人属起源的早期已经出现。另一方面,早期人属的前臼齿、臼齿的釉质-齿质交界面(EDJ)形态分别接近于进步的现代人群体与原始的南方古猿群体,提示了前臼齿EDJ形态在分类学上的重要意义。此项研究对探讨早期人属成员的起源及其与类人猿、直立人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文链接:http://dx.doi.org/10.1016/j.jhevol.2016.05.003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吃肉的恐龙牙口不好,几个月就要换一次

    七千万年前,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食肉性恐龙—马君龙(Majungasaurus),大约每两个月就要更换一次牙齿,这一发现震惊了研究人员。 实际上,马君龙的牙齿生长速度比其他食草性恐龙快很多,大约是2到13倍。这也反映了…

    2019-12-01
  • 粘土矿物指示昭通古猿生活在温热和潮湿环境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新世古猿在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距今1700-1500万年)曾在欧亚大陆和非洲繁盛一时,中新世晚期后数量开始急剧减少。晚中新世晚期全球范围内仅中国云南、泰国以及印度、巴基斯坦…

    2016-02-24
  • 多牙缺失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症的病征

    香港大学牙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脑中风患者有血管性失智症或与多牙缺失及其相关口腔疾病有关。 成年人的缺牙,特别是老年人口,多数由严重的牙周病导致。牙周病是由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膜所引起,导致牙龈边缘出现…

    2016-05-23
  • 内蒙古发现巨犀完整头骨化石

    巨犀重建图(据wikipedia) 始新世是犀类演化和分异的重要时期,四个科级分类单元:两栖犀科(Amynodontidae)、蹄齿犀科(Hyracodontidae)、巨犀科(Paraceratheriidae)和真犀科(Rhinocerotidae),都于始新世出…

    2016-12-28
  • 内蒙古出土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可能是尼安德特人的遗物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课题组对内蒙古金斯太遗址下部第7-8层的年代、动物化石和石制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报道。新的研究表明,出自上述层位的石制品组合具有明确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

    2017-11-14
  • 古代的鸟也有牙齿

    会鸟类(Sapeornithiformes)是一类基干的早白垩世鸟类,在多数研究中比具有骨质长尾的鸟类始祖鸟和热河鸟进步,而较鸟胸类(包括高度分化的反鸟类和今鸟型类)更为原始。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1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