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首次尝试直接在人体内编辑DNA

近年来CRISPR 技术带领基因编辑研究飞快进步,试图改变基因来治疗相关疾病的实验也不在少数

美国科学家首次尝试直接在人体内编辑DNA

文/Mia

根据Associated Press报导,11/13在美国加州,一名患有韩特氏症候群(Hunter Syndrom,粘多糖症Ⅱ型)的44岁男子Brian Madeaux参与测试,透过体内基因编辑,试图一劳永逸地治好基因变异疾病。

本次疗程由Sangamo Therapeutics 公司进行,以点滴注入锌指蛋白及用来修正的基因,到达患者的肝脏处,并直接找到并切下欲修正的基因段落,再贴上正常的基因。近年来CRISPR 技术带领基因编辑研究飞快进步,试图改变基因来治疗相关疾病的实验也不在少数,然而基因编辑都是先在实验室编辑完成,再注入患者体内,尽管这个做法可以事先确保基因编辑正确以降低风险,不过仅适用于容易在体外编辑的疾病,而且有的效果无法持续;也有的新基因被身体当作多余的零件,无法准确控制插入DNA 的位置,甚至因此导致癌症。

锌指核酸酶技术是在CRISPR 风行前就存在的另一种编辑技术,这也是锌指核酸酶技术首次用在韩特氏症候群临床试验。韩特氏症候群患者一种用来分解特定碳水化合物的酶,若测试顺利进行,锌指蛋白就能在体内精准地剪下造成疾病的基因,并在正确的位置贴上新基因。

这次试验目标只需修正患者肝脏1% 的细胞即可,至于是否成功,三个月后就能见分晓。尽管目前动物试验相当乐观,不过以过去基因编辑的经验,变数很大,而且一旦出错就没有回头路。

不论结果如何,此试验都是基因疗法的一项创举,而对已经历姆囊肿、脊柱压迫矫正、疝气、胆囊、眼、耳等多达26 次手术的Madeaux 来说,他表示自己愿意承担风险,希望能帮助自己和他人。

 

本文来自InSide,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沙鸥科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 重症超声基础

    肺脏由于含气量大,超声波不易穿透,易受胸骨和肋骨的阻挡,所以以往临床医生认为肺部是B超的禁区。但最近几年通过对超声影像的仔细辨认和借助超声伪像的征象,肺部B超逐渐在危重症患者床旁检查中流行起来。然而肺…

    2016-06-18
  • 阿司匹林的14种用途

    1 镇痛作用 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也不能排除中枢镇痛的可能性。对慢性钝痛有效,而对急性锐痛和剧痛无效。 2 解热作…

    2016-07-19
  • 常用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窍门

    临床医生经常会用到一些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方法和药物配制每个医院,每个科室,甚至每位医生都各有千秋。阜外医院的李运涛医生给大家介绍了一种快速的计算心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的方法,在此想大家强烈推荐。 资源…

    2016-05-29
  • 植物人不再寂寞,神经学家找到了一种与他们沟通的方式

    在阿德里安•欧文(Adrian Owen)要求植物人想象打网球并扫描大脑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人都是无意识的

    2017-09-17
  • 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鉴别要点

    不管是内科医生还是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哮喘的病人,特别是围术期的病人,在受手术、麻醉等刺激时,更易引发哮喘发作。临床最常见的哮喘为心源性哮喘和支气管性哮喘,由于两种疾病临床症状相似,而治疗…

    2016-06-21
  • 术中遇到这些问题该怎么办?

    麻醉医生应在术中时刻保持警觉,密切关注病人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某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处理,病人的状况将迅速恶化并危及生命。 术中可能发生的危急事件是指重要生命体征的剧烈波动和…

    2016-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