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早白垩世反鸟类复合骨愈合顺序

四合当孤反鸟生态复原(郭肖聪绘)
四合当孤反鸟生态复原(郭肖聪绘)

最近辽宁省凌源市四合当镇附近发现有一处新的鸟类化石产地,最初报道认为这一地点产出的所有鸟类化石都属于同一种今鸟型类:赫氏旅鸟(Iteravis huchzermeyeri)。早白垩世的鸟类化石产地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属种多样性上,一般都以反鸟类化石材料为主,因此四合当化石地点是目前发现的极少数以今鸟型类为主的早白垩世鸟类化石地点之一。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课题组的胡晗和邹晶梅在英国《系统古生物学》(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eontology)上报道了来自这一地点的第一件反鸟类标本,并依此建立一个新属种四合当孤反鸟(Monoenantiornis sihedangia)。这一反鸟类的发现为四合当地点的鸟类多样性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还对探讨早白垩世反鸟类复合骨愈合顺序提供了重要线索。

为了减轻体重并加强飞行所需的骨骼坚固度,现生鸟类的骨骼愈合与退化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动物类群,而在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鸟类始祖鸟身上,所有这些复合骨都没有愈合。在比始祖鸟稍进步的基干鸟类中,骨骼愈合情况各有区别,而多样性较高的反鸟类和今鸟型类则同步显示出了更广泛的骨骼愈合趋势。

新发现的四合当孤反鸟正型标本死亡时处于一个从未发现过、特殊而罕见的个体发育阶段,其中间软骨已经骨化,但尚未与其他近端跗骨以及胫骨相愈合,显示出与今鸟亚纲成员相似的骨骼愈合模式。为了探讨反鸟类的复合骨愈合顺序,此次研究挑选了代表不同个体发育阶段的已发表反鸟标本,并观察研究了五块主要的复合骨以及胸骨在这些标本中的愈合情况,得出了关于早白垩世反鸟类复合骨愈合顺序的初步结论:绝大部分早白垩世反鸟类标本都可以被归入四个主要的个体发育阶段:所有骨骼未愈合;荐椎和尾综骨愈合;跗骨愈合;胫跗骨和腕掌骨愈合。

该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dx.doi.org/10.1080/14772019.2016.1246111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古生物化石数据库

    如果你是一名化石爱好者,那么这个化石交互地图可能很适合你。 这个叫做 Paleobiology 数据库的网页工具是由来自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地理科学部带头研发。你可以根据不同地质时期来筛选不同的化石数据并且去了解学…

    2017-03-11
  • 古代巨鹅的翅膀主要用来打架

    有一种已经灭绝的巨型鹅,生活在600万年到900万年前地中海岛上,科学家认为他们的翅膀主要用来打架,而非飞翔。 这种叫Garganornis的鹅重约22千克,直立高度有1.5米,可能曾是鸭鹅或天鹅属中最大的。它的骨化石在意…

    2017-01-18
  • 科学家在南非发现200万年前人类头骨

    据BBC报道,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南非发现了一个罗百氏傍人的头骨,罗百氏傍人是直立人的近亲,而直立人被认为是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这将为人类进化提供了更多数据。2018年,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南非约翰内斯堡…

    2020-11-16
  • 科学家使用激光设备首次展现带羽毛恐龙真貌

    从化石准确地推敲恐龙外观向来都是个难题,因为它们被保存下来的通常只有骨骼。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的文嘉棋博士联同合作伙伴利用一种崭新技术,根据已保存软组织的高清影像,为一种带羽毛的恐龙重塑了首个详细的身…

    2017-03-13
  • 澄江生物群中新发现多种大型食肉动物奇虾化石

    奇虾(anomalocaridids)是一类体型巨大、身体造型奇特的化石节肢动物,具有大而精细的复眼、特化的捕食前附肢、口锥和游泳桨状肢,表现出对捕食行为的高度适应。因口锥呈放射状,奇虾又被称为射口类(Radiodonta)…

    2017-01-19
  • 在缅甸的琥珀中又发现了鸟的翅膀

    继在在缅甸琥珀中发现蚂蚁,昆虫及其伪装行为后,科学家又一次在这种天然珍贵的小巧“水晶”中发现了鸟的翅膀,而且是和恐龙一个时代,以往科学家们从化石中只能看到这些古生物的骨骼,其形象都是靠想象绘制出来的,…

    2016-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