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摩擦接触界面的状态演化

201308230923_47465400

近代摩擦学研究表明,三维固体材料在无磨损情况下的摩擦行为往往与界面真实接触面积的大小直接相关。而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李群仰课题组与合作者于11月24日在《自然》在线发表题为“石墨烯摩擦接触界面的状态演化”(The evolving quality of frictional contact with graphene)表明,界面摩擦对于二维材料存在独特的机理:二维材料由于其超薄的几何特性和超大的柔性,能够通过改变自身构型来影响接触界面的钉扎状态,进而可从界面的“质”而不仅是“量”上来调控其摩擦性能。

自2004年石墨烯首次被制备以来,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电、磁、热、力学等性质,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前期实验表明,二维材料尽管厚度仅有若干分子层,但却具有与宏观润滑剂相媲美的优异润滑性能,并且其摩擦行为十分奇特:对于铺展在低粘附基底上的二维材料,其摩擦力与分子层数相关,层数越少摩擦力越大;而且,滑动中界面摩擦力会随着先滑移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强化阶段,并最终在一定滑移距离后会演化到一个稳态。

石墨烯的奇特摩擦行为引起人们对其内在物理机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摩擦与分子层数间的依赖性,一般认为其源于二维材料的粘着褶皱效应(puckering effect):即在摩擦过程中由于样品层数不同导致表面变形能力的差异,进而影响真实接触面积以及最终的摩擦阻力。而对二维材料摩擦过程中展现出的演化行为,迄今传统的微观摩擦理论目前为止始终未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通过原子模拟,李群仰课题组及其合作研究团队首次重现了石墨烯摩擦行为的核心现象,并提出了二维材料可能存在的一种全新的摩擦演化及调控机制。新的研究表明:在接触摩擦过程中,石墨烯由于层数不同,确实会引起表面变形能力的差异,进而影响真实的接触面积;但这种单纯的粘着褶皱效应对界面摩擦力的影响在部分情况下很可能十分有限。通过对原子尺度界面作用力的细致统计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主导界面摩擦(包括其瞬态演化)行为的关键因素是界面的咬合“质量”,即上下表面原子间的局部钉扎强度(pinning capability)和整个界面咬合作用的协同性(commensurability)。在滑动过程中,石墨烯由于具有超强的面外变形能力,能够动态地调整其构型从而改变与压头原子之间紧密接触和协同钉扎的程度。正是这种特殊的接触界面 “质量”调控能力,使得石墨烯在摩擦中具有奇特的演化效应以及层数依赖性。基于此机理,研究团队还提出并论证了通过对二维材料施加可控变形来实现对表面摩擦行为大范围调控的新思路。

该研究工作首次阐述了石墨烯摩擦演化行为的机理,相关“接触质量”理论对于其它拥有超柔力学特性的二维材料也具有普适性。这是李群仰博士课题组继2010年4月在《科学》期刊“原子级超薄二维材料摩擦特性”,2011年11月在《自然》期刊发表“源于键合作用的界面演化及状态与速率相关摩擦定律的物理机理”, 2012年10月在《自然·材料》发表“纳米尺度改性石墨表面的负摩擦系数行为”,和2016年10月在《自然·通讯》发表“通过莫尔云纹超晶格实现石墨烯表面可靠的超低摩擦”四项成果之后,在固体表面摩擦微观机制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该工作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李群仰副教授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李巨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罗伯特·卡皮克(Robert Carpick)教授合作,指导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军课题组的李苏植博士完成,参与该工作的还有西安交通大学的丁向东教授和孙军教授、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彼特·格布赫(Peter Gumbsch)教授等。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李苏植博士,论文的通讯作者为李群仰副教授、罗伯特·卡皮克教授和李巨教授。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千人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9/n7630/full/nature20135.html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28/5974/76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80/n7376/full/nature10589.html

http://www.nature.com/nmat/journal/v11/n12/full/nmat3452.html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3204

(据清华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提高石墨烯基薄膜散热效率

    电子和光子器件的散热问题是影响电子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中瑞微系统集成技术中心主任,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刘建影教授团队最近开发了一种石墨烯功能化的方…

    2016-05-12
  • 科研人员研制高稳定性黑磷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喻学锋、王怀雨研发团队在二维材料领域取得新突破,制备出高稳定性黑磷,相关工作以封面文章Surface Coordination of Black Phosphorus for Robust Air and Water Stability 在…

    2016-03-26
  • 科学家首次实现可塑性可调的石墨烯类突触器件

    近年来,随着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各种物理和技术上的制约使得微电子器件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类脑计算概念的提出,为微电子芯片的彻底革新提供了崭新的途径。人脑中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不同的神经元之间又由突触所…

    2016-02-18
  • 视频 | 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强度是钢10倍的多孔石墨烯材料

    MIT的研究小组设计了目前世界上强度最大的轻质材料。通过熔化和压缩石墨烯薄片,他们将石墨烯做成海绵状的立体结构,其强度是钢的10倍,但密度只有钢的5%。 石墨烯被认为是当今所有已知材料中强度最高的,然而,到…

    2017-01-12
  • 单层石墨烯荷能重离子辐照损伤规律被揭开

    据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报道,该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采用快重离子及高电荷态离子研究了单层石墨烯辐照效应,通过对石墨烯与块体石墨辐照损伤的实验和理论分析,获得石墨烯与块体石墨辐照损伤程度的变化规律,首…

    2016-02-17
  • 中美科学家有望合成新二维无机材料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李亚飞教授课题组在二维纳米材料设计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成果以“Semi-metallic Be5C2 monolayer global minimum with quasi-planar pentacoordinate carbons and negative …

    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