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群体遗传学平台RhesusBase PopGateway在北京发布

(据北京大学)近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李川昀课题组与张秀琴研究员合作,发布了群体遗传学平台RhesusBase PopGateway,解决了非人灵长类研究中群体遗传学数据匮乏、研究平台不成熟等问题,建立了以猴为视角,从全基因组层面探究人类演化与复杂疾病机制的特色平台。题为“RhesusBase PopGateway: Genome-wide Population Genetics Atlas in Rhesus Macaque”的研究论文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发表。

恒河猴作为人类近缘的模式动物,在基础与转化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应用存在诸多技术瓶颈。课题组在此前工作中,成功解决了猴功能基因组数据匮乏、基因结构注释不准确等问题(Nucleic Acid Res. 2013, Mol Biol Evol. 2014)。然而,群体遗传学数据匮乏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一特色模型的应用。

本文中,作者对24只不同来源的恒河猴进行了全基因组深度测序,并通过整合公共数据,建立了一套包含四千多万个多态性位点的猴群体遗传学图谱,包含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信息、多态性位点单倍体结构信息以及对多个群体遗传学参数的准确计算。此外。课题组进一步开发了基因页面、基因组浏览器、iPhone APP等多个访问界面,以方便用户对这些基因组大数据的检索与分析。

运用这些数据,该课题组曾成功地解决了RNA编辑的整体功能性问题(PLoS Genet., 2014, Mol Biol Evol. 2015),并提出了基因的de novo起源新机制(PLoS Genet., 2012, 2015)。此次对这些数据的完全公开与平台化展示,将推动以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模型的分子演化与群体遗传学研究,加快人们对基因组功能、人类演化等基础科学问题,以及对复杂疾病机制、药物研发等转化医学问题的研究步伐。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博士生钟晓明、彭继光和申晴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川昀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本项研究得到国家973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万人计划”等经费支持。

RhesusBase PopGateway的iPhone APP界面
RhesusBase PopGateway的iPhone APP界面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人类终于知道茶的味道为什么不一样了,科学家首次成功破译茶树基因组

    茶是自从公元3000年前世界上最为古老也是最为广泛饮用的含咖啡因软饮料,目前全球160多个国家的30亿人喝茶爱茶。茶作为最早饮料的可信记录可以推至公元前三世纪我国的商代;传说神农尝百草而始有医药,神农氏因此被…

    2017-05-25
  • 科学家揭示MLL家族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调节的分子机制

    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报道,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于2月18日以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该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雷鸣、陈勇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

    2016-02-20
  • 科学家发现RNA甲基化调控基因出核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及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杨运桂研究组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孙莹璞研究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组合作研究,揭示了m5C(…

    2017-04-23
  • 提高油菜硼含量

    近日,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IF2014=6.96) 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油菜营养遗传课题组在甘蓝型油菜硼高效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该研究借助QTL精细定位与转录组分析克隆了油菜中一个硼高效基因BnaA3.NIP5;1。…

    2016-03-16
  • 基因编辑食物能否端上餐桌?

    本文经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微信公众号:mit-tr)授权转载,禁止二次转载 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100亿。提高农业生产率,以满足日益增长人口的需要迫在眉睫。 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方法为改造农作物提供了精确方法,…

    2016-02-27
  • 微量小RNA深度测序技术解析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基因变化

    6月10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吴立刚研究组与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施惠娟研究组合作的最新…

    2016-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