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生物群中新发现多种大型食肉动物奇虾化石

早期海洋大型食肉动物—奇虾类
早期海洋大型食肉动物—奇虾

奇虾(anomalocaridids)是一类体型巨大、身体造型奇特的化石节肢动物,具有大而精细的复眼、特化的捕食前附肢、口锥和游泳桨状肢,表现出对捕食行为的高度适应。因口锥呈放射状,奇虾又被称为射口类(Radiodonta)。奇虾体长最大可达2米,被认为是显生宙海洋生态系统中最早的顶级捕食者,也是“寒武纪大爆发”最具代表性的明星动物之一。

奇虾的身体由非骨骼化的软躯体构成,只能在特异埋藏的软躯体化石库中保存,且大部分的奇虾化石都是离散的身体部位,曾被命名为不同的物种。完整的奇虾类化石十分稀有,最早发现于加拿大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此后也陆续在我国云南寒武纪早期的澄江生物群、摩洛哥早奥陶世的Fezouata生物群和德国早泥盆世的洪斯吕克(Hunsrück)板岩生物群产出。目前为止,已报道的奇虾类化石已达13属21种之多,产出于全球自寒武纪早期至早泥盆世大约1.2亿年间的25个软躯体特异埋藏化石库。

与以奇虾属Anomalocaris为代表的、传统意义上的狭义奇虾类相比,赫德虾类奇虾(hurdiids)是近年发现的另一大类奇虾。赫德虾类奇虾以加拿大寒武纪中期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的赫德虾(Hurdia)和摩洛哥早奥陶世Fezouata生物群的海神盔虾(Aegirocassis)为代表,其典型特征为位于头部的三分头壳复合体。该头壳复合体由一块位于背部的中板和位于两侧的一对侧板铰合而成。其中,中板两侧对称,侧板自身不对称。

我国云南距今5.2亿年前的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已发现至少四种已确定的奇虾类化石,其中帚状奇虾(Anomalocaris saron)、双肢抱怪虫(Amplectobelua symbrachiata)和带刺有爪里拉琴虫(Lyrarapax unguispinous)三种均有保存完整个体标本的发现,属于狭义的奇虾类。但是,之前澄江生物群中未有赫德虾类奇虾的发现。既然赫德虾类全球性分布,那么作为最早的特异埋藏化石库,澄江生物群中是否存在赫德虾呢?这个问题将对了解寒武纪大爆发早期食物链结构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课题组的赵方臣副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曾晗等在英国《系统古生物学》(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上报道了赫德虾类奇虾在澄江生物群中的首次发现。这些奇虾化石产自多个澄江生物群产地,标本均为特征的头壳化石,共计六种,包括至少两个新种。澄江生物群中多种类型奇虾化石的发现,表明大型捕食型奇虾类动物在寒武纪大爆发的早期已经高度多样化,证实了类似现代海洋的复杂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在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就已经形成。

该研究以长篇幅的形式,总结了全球奇虾类的地史分布,厘定了奇虾头壳的形态术语,详细描述、复原了澄江生物群的赫德虾类奇虾头壳的外形、壳体分层和微观构造,系统分析了乳头状瘤点的埋藏学,提出奇虾头壳的分层构造和生理功能可能与一些现生甲壳类的头胸部外壳类似。在对比所有已报道奇虾头壳的基础上,归纳出双层壳体是所有奇虾头壳的共同特征,而乳头状瘤点是绝大多数赫德虾类头壳的共同特征。揭示了赫德虾类奇虾头壳的大型化(最大占奇虾体长的50%)、复合构成和高度的形态分异,与狭义奇虾类头壳的小型化(最大占奇虾体长的8%)、单片构成和保守的卵状外形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这两大类奇虾在身体造型上的显著差异和不同的演化方向。

此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论文链接: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海洋酸化向海洋生态发出警号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上升,导致气候变化和海水酸化,造就生物界有赢家和输家,这已是既知的事实。 虽然大多数研究侧重于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对个别物种的影响,此项最新的研究则着重于海洋酸化对珊瑚礁、青口床…

    2016-12-01
  • 古生物化石数据库

    如果你是一名化石爱好者,那么这个化石交互地图可能很适合你。 这个叫做 Paleobiology 数据库的网页工具是由来自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地理科学部带头研发。你可以根据不同地质时期来筛选不同的化石数据并且去了解学…

    2017-03-11
  • 遥感与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本身是一个系统,地球科学的各领域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而遥感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来观测地球…

    2017-08-23
  • 塔里木盆地发现奥陶纪最大的钙化蓝细菌化石生物群

    蓝细菌钙化作用是指某些蓝细菌属种可以利用水中的HCO3进行光合作用而引起细胞外的胶鞘附近PH值上升,进而引起水体中的碳酸钙过饱和而在其胶鞘(EPS)内部或表面沉淀。发生钙化的蓝细菌胶鞘可以保存为化石,确切的钙…

    2016-03-09
  • 在缅甸的琥珀中又发现了鸟的翅膀

    继在在缅甸琥珀中发现蚂蚁,昆虫及其伪装行为后,科学家又一次在这种天然珍贵的小巧“水晶”中发现了鸟的翅膀,而且是和恐龙一个时代,以往科学家们从化石中只能看到这些古生物的骨骼,其形象都是靠想象绘制出来的,…

    2016-07-09
  • 科学家在桂西地区发现寒武纪晚期果乐生物群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是一类特异埋藏的化石生物群,化石通常保存了生物的软躯体信息,为研究早期生命演化提供了珍贵的材料。目前,除加拿大寒武纪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外,在我…

    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