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还原法合成了水溶性六方纳米晶

t_181834_562672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戴志晖教授课题组在纳米材料的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成果以“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Tuned by Electron–Hole Recombination from Symmetry-Breaking in WurtziteZnSe”为题发表在2016年1月19日出版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2016, 138 (4), 1154–1157, DOI: 10.1021/jacs.5b12727)。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是国际化学科学和技术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2015年SCI期刊影响因子为12.113。

可控合成低毒性、好的水溶性及高活性的电致发光(ECL)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内容。戴志晖教授课题组利用简单液相还原法可控合成了水溶性六方(WZ)ZnSe纳米晶。与块体和立方相ZnSe相比,WZ ZnSe纳米晶展现出较好的出峰电位(-1.35 eV)和较高的ECL强度,且光学稳定性较好。通过高角环形暗场及电子全息技术研究发现,WZ ZnSe存在对称性破缺现象, Zn-Se配对位置出现了破缺,导致局部的电荷积累。而产生优异ECL性能的原因是由于电荷积累引起电子-空穴重组率提高。通过研究ECL和半导体结构的关联,为我们更好地合成其他的光学材料提供了新的路径。

论文链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5b12727

(据南京师范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金属纳米颗粒助人造变色龙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长久以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想模拟出变色龙的皮肤,如今中国的科研人员做到了。一款机械人造变色龙能够借助皮肤上的金属纳米颗粒进行颜色变换,颜色范围几乎达可见光谱的所有色调。中山大学教…

    2016-02-18
  • 纳米药物联合放疗治疗癌症的新模式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医学物理室研究人员在开展纳米药物在放射肿瘤学中应用的研究工作中,提出了纳米药物联合放疗治疗癌症的新模式,验证了电离辐射作为细胞周期依赖的靶向手段可增强纳米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滞…

    2016-07-08
  • “纳米航母”将促进有效抗肿瘤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均课题组与美国Emory大学教授聂书明课题组合作,发明了一种微型“纳米航母”药物递送体系,实现更加精准有效的抗肿瘤药物递送,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

    2016-04-06
  • 黑磷纳米薄片促进肿瘤治疗

    黑磷是一种有金属光泽的晶体,是磷的同素异形体中密度最大、热力学最稳定以及性质最不活泼的一种。它是高聚的不溶性固体。它是用白磷在很高压强(12000大气压)和较高温度下转化而形成的[1]。 在黑磷二维材料的生物医…

    2016-12-02
  • 科学家首次实现可塑性可调的石墨烯类突触器件

    近年来,随着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各种物理和技术上的制约使得微电子器件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类脑计算概念的提出,为微电子芯片的彻底革新提供了崭新的途径。人脑中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不同的神经元之间又由突触所…

    2016-02-18
  • 使用表面配位修饰调控金属催化剂的界面电子结构

    据厦门大学,该校化学化工学院、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郑南峰、傅钢等课题组巧妙地运用了配位化学的概念,发展了利用表面配位修饰调控金属催化剂的界面电子结构的有效方法,大幅提高了铂催化剂的氢化催化选择性…

    2016-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