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高度是森林最基本的结构参数之一,对于指示土地生产力、估算森林生物量、预测生物多样性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全球森林高度的格局和决定因素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围绕该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众多假说。大家普遍认为,水分是决定森林高度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水分的增加,森林高度逐渐增加,最终维持在最高高度。
最近,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方精云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星载激光雷达数据,评估了全球森林冠层高度的格局和决定因素。他们发现,全球森林高度在南北纬40°附近及赤道地区达到最高。他们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水分的确是森林高度的主要决定因素,但随着水分的增加,森林高度在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也就是说,过多的降水不利于树高的生长。
上述研究成果推翻了一直以来学界在该科学问题上的认识,发现了水分对森林高度的“负效应”,这对于森林碳循环研究、森林管理、全球动态植被模型的改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最近以“Global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of forest canopy height”为题,发表在生态学百年权威期刊Ecology上。
论文的第一作者陶胜利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的博士研究生。2015年,他作为第一作者在PNAS上发表了关于蒙古高原湖泊变化的研究论文,引起广泛关注。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重点项目和科技部全球气候变化重大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cy.1580/full
(据北京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