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鸟也有牙齿

会鸟复原图
会鸟复原图

会鸟类(Sapeornithiformes)是一类基干的早白垩世鸟类,在多数研究中比具有骨质长尾的鸟类始祖鸟和热河鸟进步,而较鸟胸类(包括高度分化的反鸟类和今鸟型类)更为原始。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胡晗、邹晶梅、王敏等与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研究团队在《白垩纪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上联合报道了一件保存有完好的头骨和齿列信息的会鸟幼年个体标本,综合大量其他会鸟标本,更新了对于会鸟齿列的认识。

牙齿退化在绝大多数基干鸟类中均有发生,此前会鸟标本下颌均描述为缺齿。为了确定朝阳会鸟的完整齿式,并探讨下颌齿缺失现象的原因,研究者对主要保存于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的71件保存有牙齿的朝阳会鸟标本进行了研究。基于庞大的样本量,最终确定会鸟个体间齿式的差异极有可能为埋藏因素以及下颌齿本身细小松散的特性导致,而会鸟的真实完整齿式为4-3-2(前颌骨牙齿数目-上颌骨牙齿数目-下颌骨牙齿数目)。

此次研究结果还显示,会鸟的下颌齿非常细小,与齿骨骨体连接也十分松散,可能已经失去了功能性。此外,齿骨在第一颗牙齿的前部具有一些空的浅齿槽,可能是牙齿退化的遗迹。原始热河鸟的前颌骨和上颌骨均缺齿,但其下颌齿与会鸟的下颌齿在形态上非常相似。棕尾热河鸟具有一枚细小的上颌齿,其前端也存在有一个空的齿槽,与会鸟齿骨上的情形非常相似。

基于对热河鸟和会鸟的观察研究,研究者推测早白垩世鸟类在牙齿退化过程中首先经历了一个牙齿变小的阶段。在牙齿完全退化消失之前,变小的牙齿与骨体连接松散,易于脱落,可能已经失去了功能性(如原始热河鸟和会鸟的下颌齿,以及棕尾热河鸟的上颌齿)。极浅的空齿槽则代表了早白垩世鸟类牙齿退化的遗迹,也是牙齿及相关结构完全消失并由角质喙所替代前的最后一个阶段。

论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95667116302440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虽然发育不同,但早期和晚期人属成员牙齿形态相似

    牙齿作为脊椎动物的钙化组织,使其从外界摄取养分的功能器官,该器官的各种性状不仅与动物自身的基因有关,而且与外界的环境有紧密的联系。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报道,最新一期人类进化杂志《Jour…

    2016-06-14
  • 牙齿和儿童的嗜睡有关?

    一项研究发现,牙齿不整齐或需进行牙齿矫形的青少年,有更大风险有日间过度嗜睡或患上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症(Obstructive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或SDB)。 香港大学牙医学院的一份横向研究指出,近六成(59.7%)接…

    2016-07-17
  • 从微观生长线探秘禄丰古猿的生长奥秘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禄丰古猿于上世纪70年代发现于云南禄丰石灰坝,其生存时代为中新世晚期。自禄丰古猿化石发现以来,其与早期人类演化历史的相关性备受国内外古人类学家关注。最近,中国科…

    2016-02-26
  • 多牙缺失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症的病征

    香港大学牙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脑中风患者有血管性失智症或与多牙缺失及其相关口腔疾病有关。 成年人的缺牙,特别是老年人口,多数由严重的牙周病导致。牙周病是由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膜所引起,导致牙龈边缘出现…

    2016-05-23
  • 内蒙古发现巨犀完整头骨化石

    巨犀重建图(据wikipedia) 始新世是犀类演化和分异的重要时期,四个科级分类单元:两栖犀科(Amynodontidae)、蹄齿犀科(Hyracodontidae)、巨犀科(Paraceratheriidae)和真犀科(Rhinocerotidae),都于始新世出…

    2016-12-28
  • 吃肉的恐龙牙口不好,几个月就要换一次

    七千万年前,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食肉性恐龙—马君龙(Majungasaurus),大约每两个月就要更换一次牙齿,这一发现震惊了研究人员。 实际上,马君龙的牙齿生长速度比其他食草性恐龙快很多,大约是2到13倍。这也反映了…

    20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