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影响次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

厄尔尼诺影响次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

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其大气水循环过程对区域及全球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降水再循环率是大气水循环的关键指标,意为局地蒸发的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反映了该区域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然而,前人对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气候态量值方面,而对其年际变化机理的研究尚不充分。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再分析数据ERA5,研究了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的年际变化机制。研究发现,气候态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为22.6%±2.0%,其60%的年际变率受到前冬厄尔尼诺现象的调制。

当前年冬天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暖海温信号可通过跨洋盆的海气相互作用延续至次年夏季,该过程被称为“印度洋-西太平洋电容器效应”。在该效应影响下,次年夏季对流层低层有大尺度的异常反气旋环流横亘于北印度洋至西北太平洋,抑制了印度半岛中北部的降水,但与此同时,该反气旋异常北侧的偏西风异常促进了输送至青藏高原的热带水汽,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增加。在增多的外部水汽输送和减少的局地蒸发的共同作用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减小至21.4%。

参考:Zhao, Y., & Zhou, T. (2021).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 recycle ratio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126,e2020JD033733.https://doi.org/10.1029/2020JD033733  

本文来自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文观点不代表“沙鸥科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处理。

相关文章

  • 两千六百万年前的西藏腹地曾为温暖湿润的低地

    青藏高原幅员辽阔,地势高峻,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形成由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约5千万年前)所导致,然而对于高原如何隆起成今天的高度和规模,隆升过程中西藏地区环境曾如何演变,科学家们的认识分歧很大。…

    2017-04-20
  • 喜马拉雅原羊走出西藏

    编辑:古生物化石的发现不仅仅是发现了一枚化石,或揭示生物演化,在不同地区发现同一物种也为全球的块体运动提供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即有古生物学上的证据,然而生物的迁移和演化同时为气…

    2016-06-07
  • 青藏高原东北缘存在地壳流?

    印度-亚欧板块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以来最重大的地质事件之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一过程塑造了“世界屋脊”的壮丽地貌,改变了亚洲的环境,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演化。然而青藏高原的隆升变形机制尚不完…

    2021-04-08
  • 青藏高原湖泊水量变化与水量平衡

    湖泊、积雪、冰川与河流是青藏高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封闭流域湖泊是连接大气圈、冰冻圈、水圈、生物圈的纽带。湖泊对气候变化敏感、快速响应流域环境变化。青藏高原湖泊主要分布在内流区(即羌塘高原,封闭流…

    2017-05-05
  • 强震增加中国青海地区地震危险性

    最近的6.6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研究发现这次地震增加了未来在附近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
     

    2022-01-14
  • 地震对森林生长的影响

    通过建立全球树轮年表与1900年以来地震事件的时空联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梁尔源研究员领衔的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团队研究发现,在中纬度地震带相对干燥的地区,地震…

    2024-02-21 地球和行星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