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谱仪III实验首次阈值上直接测量Λc重子衰变

Λc是最轻的含粲重子,朴素夸克模型中它由三个夸克组成,即一个重的粲夸克(c)和两个轻夸克(u,d)。但科学家并不完全清楚Λc内部夸克的具体分布及相应运行机制。Λc衰变几乎都有弱力参与,对它的研究可以用来检验弱相互作用理论,同时帮助我们理解Λc内部的夸克分布问题。另外,由于高激发态粲重子和含底夸克的Λb重子都会跃迁到Λc,对Λc衰变性质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重味重子谱学及其衰变性质。

自从1979年粲重子Λc被MARKII实验发现以来,实验上多数关于Λc+的研究仍然是二十多年前开展的,主要以Λc+ → pKπ+衰变作为参考道来研究强子衰变的分支比。然而由于或多或少地依赖于模型假设,对Λc+ → pKπ+分支比的实验测量并不准确。这会从整体上使Λc+衰变分支比的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经过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II上科研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2014年北京谱仪III实验成功地在4.599GeV的质心系能量W020160219686807735192上积累了567pb−1的正负电子湮灭数据。该能量点比Λc+Λc对质量阈值高26MeV左右,大大超过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II设计的最高能量4.2GeV。在该能量下Λc+和Λc成对产生,并且没有额外能量产生其它任何伴随强子。北京谱仪III实验基于这些数据样本,利用全重建Λc+Λc对的双标记技术,测量了Λc的强子衰变分支比。该测量方法的优点在于不依赖于Λc+Λc对产生截面或其衰变模型的假设,并且不需要数据积分亮度等输入信息,我们称之为绝对分支比测量。北京谱仪III实验对Λc的十二个主要的强子衰变道联合分析,通过全局拟合提高精度,测量了Λc+ → pKπ+的分支比为B(Λc+ → pKπ+) =(5.84±0.27±0.23)%。这是Λc发现三十多年来世界上首次在阈值上精确测量Λc+ → pKπ+的绝对分支比。

此外,2015年北京谱仪III实验基于该阈值数据,利用丢失中微子质量的方法,世界上首次直接测量了半轻衰变Λc+→Λc+νe的绝对分支比,并且结果的精度有很大改善。该实验测量对于理解含粲夸克强子衰变寿命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关科研人员将继续努力挖掘北京谱仪III实验在Λc研究方面的潜力。我们期待更多Λc相关的科研成果发表。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中微子振荡混合角θ13的国际最精确测量

    日前,在《美国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 D)期刊上,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表长篇文章—大亚湾基于氢俘获的θ13新测量(New measurement of θ13 via neutron capture on hydrogen at Daya Bay),给…

    2016-05-14
  • 大亚湾实验发表最精确的反应堆中微子能谱

    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报道,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测得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反应堆中微子能谱。实验采集了世界上最大的反应堆中微子样本,分析了部分数据后,发现与理论预期存在两处偏差,这为未来的反应堆中微子实…

    2016-02-17
  • LHC发现一个新的含有两个魅夸克的粒子

    美国物理学家Murray Gell-Mann 在六零年代透过对强子的分类,提出了夸克模型,并成功的预测出新粒子Omega (三个奇夸克)的存在。在1974年的时候,丁肇中与Burton Richter 发现了魅夸克(c)之后,物理学家了解除了三个质量较轻的上夸克(u),下夸克(d)和奇夸克(s)之外,还有其它更重的夸克存在。

    2017-07-24
  • 科学家为了解决能源问题提出夸克聚变理论,可能有些人对它的杀伤力更感兴趣

    电子和原子的概念图,来源:INGIMAGE 文/安妮 随着气候变迁,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受到重视,除了限制能源使用的、 开发更有效的发电方式,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开始转向开展可再生能源。目前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发展已受…

    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