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铲齿象(Konobelodon)是一个鲜为人知的长鼻类类群,1990年在美国首次报道。由于其材料很少,研究者对其形态特征认识不多,分类地位也受到争议。2015年,来自希腊的一个研究团队将此前欧洲和西亚的巨齿乳齿象(Mastodon grandincisivus)和阿提卡四棱齿象(Tetralophodon atticus)都归入到柱铲齿象之中,这一类群在旧大陆的出现才得以证实。
中国甘肃省临夏盆地的晚中新世的地层中,发现了很多长鼻类化石,在此前的研究中,均简单将这些材料鉴定为保德四棱齿象(Tetralophodon exoletus)。而希腊的研究成果给了研究者以重要的提示。经过深入的研究对比发现,临夏盆地的“保德四棱齿象”实际上也应该归入柱铲齿象,研究者为其建立了一个新种,粗壮柱铲齿象(Konobelodon robustus),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杂志《地学多样性(Geodiversitas)》2016年38卷第一期上。
该研究表明,甘肃省临夏盆地的粗壮柱铲齿象的时代比欧洲和美洲的种都要早,具有很多原始特征,因此是其它两个种的祖先类型。该研究还质疑了之前研究认为柱铲齿象起源于铲齿象(Platybelodon)的论断,因为临夏盆地柱铲齿象下门牙中的齿柱结构非常细小,代表了齿柱结构的演化的初期阶段。而铲齿象的下门牙的齿柱结构已经发育非常完好,因此,柱铲齿象和铲齿象的相似的结构可能是独立起源的,并不能代表演化上的直接联系。同时,该研究也给出了柱铲齿象起源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柱铲齿象与美洲的扁齿象(Amebelodon)是姐妹群的关系,它们的共同起源于欧亚大陆的原互棱齿象(Protanancus);第二种可能是,柱铲齿象起源于欧亚大陆的四棱齿象(Tetralophodon)。
论文链接:http://www.bioone.org/doi/full/10.5252/g2016n1a4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