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实现细胞内外智能自组装不同纳米纤维

W020160819476892859309

肿瘤细胞内部通常是一个还原性的环境,存在高达毫摩尔量级的谷胱甘肽(GSH)。肿瘤细胞外部存在大量细胞分泌的磷酸酯酶。

8月1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会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梁高林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Cell Environment-Differentiated Self-Assembly of Nanofibers”。该文章报导了一种新型“智能”小分子水凝胶前驱体,可以实现细胞内外环境的区分并组装成不同结构的纳米纤维。

梁高林课题组利用肿瘤细胞内外磷酸酯酶的差异,设计出一种生物兼容的多功能小分子水凝胶前驱体。该小分子的磷酸根在胞外的磷酸酶的作用下被切除,引发第一级自组装形成线性纳米纤维。而当这些小分子进入细胞内部时,由于GSH的存在,小分子上的双硫键被GSH还原,从而露出半胱氨酸上的巯基硫醇结构。裸露的氨基硫醇结构又可以和小分子结构中的氰基苯并噻唑发生高效的点击缩合反应,生成环状的二聚体。由于π-π堆积作用,该二聚体分子之间会相互吸引,引发第二级自组装形成环状的纳米纤维。该小分子水凝胶前驱体的“一石二鸟”设计的实现,是梁高林教授发现并推广的新型点击缩合反应(半胱氨酸和氰基苯并噻唑之间的反应)的又一成功应用。

该项目研究得到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合肥大科学中心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6b06903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亚牛磺酸能遏制癌细胞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808、18M0、1106组)与美国NIH、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将功能代谢组学用于胶质瘤研究取得新进展:利用毛细管电泳-质谱技术,发现瘤组织中的亚牛磺酸含量显著高于癌…

    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