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生物学2020年度十大进展

中国古生物学2020年度十大进展

3月12日,“中国古生物学2020年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在南京发布。

十大进展包括以下成果:

  1. 基干兽类听觉和咀嚼器官模块式演化分离节点;
  2. 古基因组揭示中国南北方人群迁移与混合历史;
  3. 澄江动物群“章氏麒麟虾”的发现揭秘节肢动物的起源;
  4. 青藏高原中部中始新世湿润低地的亚热带“香格里拉”生态系统;
  5. 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对生物古地理格局的影响;
  6.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事件:来自中国华南的化石证据;
  7. 白垩纪琥珀揭示昆虫和介形虫的早期演化;
  8. 环南中国海地区海岸带沉积环境演变与史前水稻农业扩张;
  9. 澄江动物群的核心价值:动物界成型和人类基础器官诞生;
  10. 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发现最早包壳窃食寄宿关系化石。

以上入选成果由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领衔完成。

题图:章氏麒麟虾Kylinxia zhangi正模标本/曾晗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科学家发现长达35米的恐龙化石,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

      新发现的六只恐龙骨骼化石可能是曾经地球上最大的动物。 这些化石是在阿根廷的同一巴塔哥尼亚采石场发现的,包括椎骨和肋骨骨骼,分别来自六只年轻的成年恐龙。这个物种被称为Patagotitan mayorum,它的体重…

    2017-08-13
  • 早中新世发现犬熊类化石新材料被发现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王晓鸣等2015年我们在内蒙古中部早中新世敖尔班组下红层中首次发现一枚犬熊类的左上第一臼齿,这颗臼齿虽然零星,但非常特征,属犬熊科(Amph…

    2016-03-26
  • 内蒙古发现巨犀完整头骨化石

    巨犀重建图(据wikipedia) 始新世是犀类演化和分异的重要时期,四个科级分类单元:两栖犀科(Amynodontidae)、蹄齿犀科(Hyracodontidae)、巨犀科(Paraceratheriidae)和真犀科(Rhinocerotidae),都于始新世出…

    2016-12-28
  • 新疆中泥盆世发现具过渡演化特征的微小真叶植物

    该植物茎干纤细,最大茎干的宽度还不足2mm,植物具有至少三级分枝,主枝交互着生有特征明确的二级枝,二级枝短小,着生有成对的三级枝。该植物的繁殖部分短枝全部位于繁殖枝的一侧,繁殖小枝末端着生有1-4对长纺锤形的孢子囊

    2017-06-12
  • 一座保存完好的恐龙“雕像”

    多数恐龙化石都分散为一块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将这些不同部位的化石拼在一起成完整的恐龙,搬进博物馆供人参观。 加拿大皇家特雷尔博物馆 在加拿大皇家特雷尔博物馆有这样一只恐龙化石,完整的像一座雕像。 这只恐龙…

    2017-05-21
  • 中国华北发现距今15.6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员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报道了距今15.6亿年前的、个体长达30 厘米以上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这是关于地球早期生命演化…

    20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