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存在地壳流?

印度-亚欧板块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以来最重大的地质事件之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一过程塑造了“世界屋脊”的壮丽地貌,改变了亚洲的环境,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演化。然而青藏高原的隆升变形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青藏高原的变形是复杂的,可能存在区域的变化。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扩张的前沿地带,是研究高原扩张与周边块体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携带了地球内部结构的信息。地震波速度各向异性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传播方向变化的性质。随着地壳的构造变形,可能产生微小裂隙结构或矿物的定向排列,这些定向结构会产生地震波各向异性,其方向与构造变形的方向有关。因此,利用地震波各向异性可以为地球内部构造变形过程提供直接约束。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变形过程尚存在争议,有多种可能的模型,这些不同的模型可以产生不同的各向异性结构。因此通过计算三维各向异性模型,可以分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变形过程。

本工作基于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计划的地震数据,使用Rayleigh波程函方程成像方法,计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三维剪切波速度和各向异性模型,并基于得到的模型,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变形的新认识:青藏高原东北缘下地壳存在与高原地形梯度平行的各向异性。地壳流模型是解释青藏高原隆升的一个重要理论,认为青藏高原的下地壳受到高程差导致的压强差驱动,发生从高原内部向高原边缘的塑性流动。本研究的观测与地壳流模型的预测一致,表明在青藏高原东北缘下地壳可能发育地壳流。

青藏高原东北缘存在地壳流?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横波速度与方位各向异性

此外,在青藏高原边缘存在平行于高原边缘的各向异性。青藏高原在向周围扩张,而青藏高原东北缘周边存在较为稳定的块体,如华北克拉通。这些稳定块体可以阻挡青藏高原的扩张,并发生方向平行于高原边缘的纯剪变形,实现地壳增厚。本工作观测到的平行于高原边缘的各向异性确认此处地壳流被周边块体阻挡,并发生纯剪变形。

参考:Hao, Shijie, et al. “Layered crustal azimuthal anisotropy beneath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revealed by Rayleigh-wave Eikonal tomography.”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563 (2021): 116891. https://doi.org/10.1016/j.epsl.2021.116891

本文来自, 本文观点不代表“沙鸥科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处理。

相关文章

  • 峨眉山记录青藏高原的扩张

    近年来,青藏高原东缘因其陡峻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质情况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关注。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南部,是雅安-峨眉褶皱带向东楔入成都平原的前缘。此前对于高原东缘构造变形过程以及年代…

    2016-03-17
  • 科学家提出青藏高原东向生长的新模式

    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在新生代碰撞形成的,具有强烈的多圈层相互作用和广泛的资源环境效应,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绝佳试验场。青藏高原隆升及东向生长的机制一直是地学研究的热点。尽管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高原…

    2024-03-08
  • 两千六百万年前的西藏腹地曾为温暖湿润的低地

    青藏高原幅员辽阔,地势高峻,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形成由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约5千万年前)所导致,然而对于高原如何隆起成今天的高度和规模,隆升过程中西藏地区环境曾如何演变,科学家们的认识分歧很大。…

    2017-04-20
  • 青藏高原的地貌由冰川活动造成的?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及其地貌演化过程是认识和理解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基础。青藏高原 东缘低起伏地形面与高原边缘陡峭、深切割地貌并存的地貌特征,一直是构造地貌学研究的热点。近些年有关构造热年…

    2016-07-02
  • 地震发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春节期间,多种多米诺骨牌的影像出现在电视或网络上,从画面可看出,骨牌瞬间依次倒下的场面蔚为壮观,其间显示的图案丰富多彩,令人惊叹,给人们带来了无穷乐趣。其原理是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

    2021-01-31
  • 解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历史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的强烈隆升,最终成为迄今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达308万平方公里的巨大高原,其寒冷、低氧、高太阳辐射、生物资源匮乏和恶劣生存环境对史前人类的生存繁衍形成极大挑战。青藏高原周边山地陡峻、…

    202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