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大自然的选择

过滤”是动物界常见的取食手段,也是自然选择作用于生命演化的一种方式。最新一期的《Science》及其子刊《Science Advance》同时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两项科研成果,它们都与“过滤”有关。

滤齿龙(Atopodentatus unicus)化石及复原图
滤齿龙(Atopodentatus unicus)化石及复原图

“滤齿龙”(Atopodentatus unicus)是一种具有特殊牙齿形态的滤食性三叠纪海洋爬行动物。在早先的研究中,由于化石保存原因,其特异的头骨形态并未得以正确认识。近期,古脊椎所研究团队通过两件保存完美的化石标本重新复原了这种动物的头骨结构,其夸张的横向加宽现象此前仅在极少数鱼类和史前两栖类中偶有出现,这是爬行动物中的首次记录。

 此外,滤齿龙口腔中三种不同形态的牙齿分别用于啃食和滤食藻类,是植食性海洋爬行动物的最早记录,同时进一步说明早期海洋爬行动物适应辐射的多样性超乎想象。该成果在线发表于5月6日的《Science Advance》。

在另外一项研究中起到“过滤”作用的不是动物的身体结构,而是重大的环境变化事件。

 在3400万年之前,正值地质历史上的始新世-渐新世转换期,全球气候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由原来的温室环境,骤变成“冰屋”环境。与之相伴的是大陆冰盖迅速扩大,动物群发生大规模更替。

灵长类动物狐猴类(左)和类人猿(右)演化“过滤”图示
灵长类动物狐猴类(左)和类人猿(右)演化“过滤”图示

灵长类是对温度很敏感的动物,在这段转换期,灵长类的演化受到了巨大影响。原本生活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北部的非常繁盛的灵长类动物,在经历了这次气候环境剧变之后,几乎完全绝灭。亚洲南部和非洲北部的热带地区,成为灵长类动物的避难所。进入到这些避难所里的灵长类,仿佛被“过滤”了一样。

生活在亚洲的类人猿大多数被“过滤”掉了,而狐猴类却似乎没有受到影响。相反,生活在非洲的狐猴类在进入避难所时被“过滤”,只有少数种类存活下来,而生活于非洲的类人猿在经过这次过滤之后,却更加繁盛起来,为后来人类的起源与演化奠定了基础。这项成果发表于同日的《Science》上。

论文链接: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2/5/e1501659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2/6286/673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猴群体遗传学平台RhesusBase PopGateway在北京发布

    (据北京大学)近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李川昀课题组与张秀琴研究员合作,发布了猴群体遗传学平台RhesusBase PopGateway,解决了非人灵长类研究中群体遗传学数据匮乏、研究平台不成熟等问题,建立了以猴为视角…

    2016-02-25
  • 海洋酸化向海洋生态发出警号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上升,导致气候变化和海水酸化,造就生物界有赢家和输家,这已是既知的事实。 虽然大多数研究侧重于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对个别物种的影响,此项最新的研究则着重于海洋酸化对珊瑚礁、青口床…

    2016-12-01
  • 梦中的史前巨鳄

    主龙类有时又被称为初龙类,原义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leading reptiles or ruling reptiles)”,这一类群包括人们所熟悉的恐龙、翼龙和鳄类等化石及现代动物。在最早的恐龙出现之前,各种原始主龙类已经是地…

    2016-11-27
  • 海洋系统濒于崩溃,将引发天气混乱

    最近一项研究指出大西洋洋流系统正逐渐接近崩溃的边缘,这可能导致气候混乱。通过复杂的计算机模拟,研究发现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可能面临一个“悬崖式”的临界点,引发的后果将影响全球气候。格陵兰岛冰盖的…

    2024-02-11
  • 遥感与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本身是一个系统,地球科学的各领域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而遥感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来观测地球…

    2017-08-23
  • 科学家估算出上次冰期海-气碳收支

    大气CO2含量在最近150年内,从~300 ppm增加到~400 ppm。这些增加的大气CO2是否为全球变暖的元凶,还存在着诸多争论。过去海-陆-气之间的碳收支是认识大气CO2在气候变化中所起作用的一把钥匙。约7万年前,即深海氧同…

    2016-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