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细胞转分化新途径: 表观遗传调控分子

w020161124504880538740

通过细胞直接转分化获得功能细胞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更安全的可替代细胞来源,为细胞命运调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目前转分化策略大多都是依靠转录因子以及小化合物组合的方式来实现直接转分化的过程,而对于表观遗传修饰与转分化的关系却知之甚少。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实现了通过Tet3的表观修饰促进神经细胞转分化

TET双加氧酶可以介导DNA的去甲基化,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作为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表观遗传修饰,对于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该工作首先通过qPCR检测发现在神经元中Tet3的表达量较高,此外利用Tet3的腺病毒感染小鼠成纤维细胞发现,Tet3辅以小分子化合物能够将成纤维细胞转变为神经元,而且这些神经元能够表达广义以及成熟的神经元标志物。进一步的电生理检测表明直接转分化得到的神经元能够产生正常的Na+、K+电流、自发动作电位以及自发突触后电位等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基因表达谱结果显示这些诱导神经元(iNs)和原代神经元具有类似的基因表达,这些结果表明Tet3能够诱导产生功能性的神经元。

进一步的机制实验表明,iNs中5mC的含量较低,5hmC的含量较高,而在成纤维细胞中则与之相反。进一步的甲基化和羟甲基化测序发现,在iNs中神经元特异的基因具有较高的5hmC水平,而在成纤维细胞中成纤维特异性基因的5mC的表达量较高。由此说明,Tet3通过促进5mC到5hmC的转变从而介导了从成纤维细胞到神经元的直接转分化。该研究提高了人们对于表观遗传和直接转分化的了解,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转分化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该项研究在11月22日以“Tet3-Mediated DNA Demethyl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Fibroblast to Functional Neuron” 为题在线发表在Cell旗下 Cell Reports 。焦建伟研究组的张娟和陈双全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干细胞团队中周琪研究员,胡宝洋研究员和赵同标研究员的大力帮助,同时得到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干细胞先导专项的资助。

论文原文链接:http://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16)31516-9

(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人工合成杆状病毒获得成功

    合成生物学技术作为21世纪的一门新兴生物学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病毒的人工合成为深入揭示病毒的本质和功能,以及病毒的遗传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以往,对病毒人工合成的探索主要…

    2017-05-07
  • “垃圾DNA”并不垃圾

    在基因组中,有一种到处乱跑的“捣蛋鬼”DNA序列,可以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被称为“转座子”。曾被认为是“垃圾DNA”的转座子,近年来被发现其实是基因组的巧妙设计。近日,我校水稻团队熊立仲课题组…

    2017-03-12
  • 遗传学期刊大规模撤销中国论文

    据英国《卫报》报道,学术出版商Wiley旗下的《分子遗传学与基因组医学》(MGGM)期刊撤销了18篇来自中国作者的论文。经期刊主编与出版商协调,此次撤销被认为是因人权争议引发的最大规模学术撤稿事件。 撤稿声明指…

    2024-02-16
  • 人类和黑猩猩的DNA真是99%一样的吗?

    我们位于同一个分支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上,然而黑猩猩仍然在丛林中,而人类有语言,城市,我们还建立了动物园把它们放在一起。所以,在现实中,人类与黑猩猩的相似度如何?MinuteEarth制作的视频介绍了经常引用的…

    2017-05-29
  • 科学家成功提取165万年前猛犸象DNA

    猛犸象,曾在非洲、亚洲、欧洲、北美广泛分布,是地球上曾出现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也是冰河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物种,然而,随着气候变化,适应寒冷气候的猛犸象逐渐减少,大约5000年前,最后一批猛犸象灭绝,也标志…

    2021-02-21
  •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身体在衰老,大脑也是

    如果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分裂细胞发生突变,它们仅能在有限数量的细胞中被发现,导致组织突变镶嵌

    201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