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光源照明开创新型大视场非标记纳米显微成像

光学成像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利用光学显微术,人们可以观察到和了解到微观世界的奥秘。1873年,德国科学家Abbe提出光学成像系统的“衍射极限”,任何光学显微镜都存在一个分辨率极限,由光波长以及透镜的数值孔径决定。光学显微成像系统由于“衍射极限”的存在,可见光波段无法实现200纳米以下的高分辨成像。为此人们不断努力,研究发展超分辨成像技术,希望突破衍射极限,获得更高的分辨率。2014年从事荧光超分辨光学显微术的三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开启了人类利用荧光标记方法实现超分辨显微的大门。尽管人类的光学显微已进入超分辨时代,然而目前的超分辨显微术遇到了需要借助荧光标记、成像速度慢、样品选择性强、应用对象受限等瓶颈。因此探索并发展无需标记、视场大、结构与相位均能快速成像的新型超分辨光学成像系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基于一维纳米发光材料的新型纳米成像技术原理及效果
基于一维纳米发光材料的新型纳米成像技术原理及效果

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旭、杨青团队利用发光纳米线环形照明,实现了高效的宽场、远场、实时非标记二维纳米可见光波段显微成像。这种成像方法已经在集成芯片、蓝光DVD、3T3 l1癌细胞等多类亚波长样品上得到验证,展示了其普适性强、方便使用的优点。所获得的视场达1000平方微米,比其它远场非标记远场超分辨成像技术提升一个数量级以上。这种新型的非标记显微术,可以很方便地集成在传统显微镜上,为在纳米尺度上观测细胞活动提供了可能性,在生物医学、集成芯片和纳米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2017年2月17日,该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著名的物理学顶级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18, 076101, 2017)。

原文链接:http://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18.076101

(据浙江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中国清华大学在引力波探测中所作出的贡献

    引力波的成功探测激发了全球人的兴致,最近媒体一再报道中国在引力波探测中步伐缓慢,以至于失去这次竞争的机会,但是清华大学作为中国大陆唯一LIGO科学合作组织成员,也对这次探测成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下面是清…

    2016-02-13
  • 太阳大气7波段层析成像首次实现

    (据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近日,在国家高技术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同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饶长辉团队在国际上首次获得太阳大气可见至近红外7波段同时层析高分辨力图像。文献显示,目前国外太…

    2016-02-27
  • LAMOST发现了一个未知恒星流

    如果将我们的银河系看成是辽阔的海洋,天文学家就宛如配备望远镜的“渔夫”,孜孜不倦地寻找各种不同类型天体。据上海天文台报道,借助于中国的大科学工程郭守敬望远镜(LAMOST)银河系恒星光谱巡天数据,该天文台的J…

    2016-02-24
  • 中国科大研究成功新型量子比特编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新型量子比特编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郭国平研究组及合作者首次在砷化镓半导体量子芯片中成功实现量子相干特性好、操控速度快、可控性强的电控…

    2016-03-04
  • 空间卫星观测数据揭示磁场非对称重联奥秘

    磁场重联是将磁化等离子体内磁场能量转化为粒子动能和热能的重要物理过程,是打开磁层顶将太阳风能量输入地球空间的主要机制。在电流片两侧等离子体具有非对称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向阳面磁层顶),磁场重联过程会表…

    2016-12-07
  • 黑洞的”火墙悖论“

    这听起来可能像是一本很糟的言情小说,但物理学家却用「赤裸」(naked)、 「无戏剧性」(no-drama)这一类的形容词,企图完整描述宇宙间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那就是人类认知宇宙中最奇怪的物体-黑洞。 过去四年里…

    2016-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