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发现膀胱癌干细胞起源的重要遗传学机制

膀胱癌
膀胱癌

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细胞的发生、自我更新、耐药性和转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膀胱癌干细胞(Bladder Cancer Stem Cells)的起源和遗传学基础目前仍不明确。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抗体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李翀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深圳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采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对肿瘤干细胞进行基因组学层面的探索,并进行了功能性实验验证。

科研人员采用膀胱癌特异性抗体BCMab1与CD44抗体组合,从3份新鲜的膀胱癌组织中分选膀胱癌干细胞(Bladder Cancer Stem Cells)、膀胱癌非干细胞(Bladder Cancer Non-Stem Cells)、膀胱上皮干细胞(Bladder Epithelial Stem Cells)和膀胱上皮非干细胞(Bladder Epithelial Non-Stem Cells),共计59个细胞进行了单细胞MALBAC扩增和全外显子测序。

通过进化分析发现:膀胱癌干细胞起始于膀胱上皮干细胞或膀胱癌非干细胞。对膀胱癌干细胞中发生突变的21个关键基因进行鉴定后发现,有6个基因未曾在膀胱癌中报道(ETS1,GPRC5A,MKL1,PAWR,PITX2,RGS9BP)。ARID1A,GPRC5AMLL2联合突变可显著增强“膀胱癌非干细胞”转化成“膀胱癌干细胞”能力。

膀胱癌单细胞水平的系统进化分析。图A:膀胱癌干细胞与膀胱癌非干细胞的进化分析。图B:体细胞突变关键基因。图C:单个细胞体细胞突变频率
膀胱癌单细胞水平的系统进化分析。图A:膀胱癌干细胞与膀胱癌非干细胞的进化分析。图B:体细胞突变关键基因。图C:单个细胞体细胞突变频率

这一研究成果利用单细胞MALBAC扩增技术结合全外显子测序技术详细描绘了膀胱癌干细胞的基因组学概况,实验性证实了“膀胱癌干细胞”起源于“膀胱癌非干细胞”这一科学问题,揭示了人类膀胱癌干细胞起源的遗传学基础,阐明了癌变细胞中关键突变(Driver mutation)如何调控膀胱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机制,对于人类膀胱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泌尿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刊物——《European Urology》.

论文链接:(1)“Single-cell sequencing reveals variants in ARID1A, GPRC5A and MLL2 driving self-renewal of human bladder cancer stem cells.” DOI: 10.1016/j.eururo.2016.06.025

(据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Neurology:干细胞——“渐冻人”症的福音

    一项针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进行的II期临床试验表明,将人类干细胞植入脊髓可能安全的进行。这项研究2016年6月29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医学期刊《Neurology》。虽然这项研究并非设计为确定治疗是否有…

    2016-07-03
  • 肌肉干细胞疗法有新发现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目前各方发现,干细胞不仅存在于胚胎,也存在于成人体内许多器官和组织中,其中包括已经发现…

    2021-03-28
  • 干细胞再生:白内障患者的福音

    中国中山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科学家最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报告显示,科学家在治疗白内障的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 据统计,一半以上的致盲是由白内障这种眼睛晶状体出现混浊的疾病引起的。 为恢复视…

    2016-03-10
  • 美国干细胞交易及临床应用风险

    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是一项强制和掠夺性的商业性计划,医院常通过发薪日贷款和Shkreli-esque药品定价的方式向患者兜售干细胞。这些医院在售卖干细胞的同时也是在售卖危险,并且价格非常昂贵。干细胞常被用于脆弱和不易…

    2016-07-02
  • 干细胞“可变剪接”调控机制

    近日,干细胞领域国际著名刊物“Stem Cells”在线发表了厦门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徐秀琴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Rbm24 Regulates Alternative Splicing Switch in Embryonic Stem Cell Cardiac Lineage Dif…

    2016-06-11
  • 小鼠精原干细胞体外减数分裂

    不育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困扰。男性不育约占人类不育病例的50%,由多种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所致,主要表现为生殖细胞缺失以及减数分裂启动、完成和单倍体发育异常。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精原细胞干细胞的体外培…

    2016-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