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成功研发能自行学习的「人工突触」

科学家成功研发能自行学习的「人工突触」

人工智慧(AI)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模仿人类大脑的功能。在资讯科学的领域内,这些AI 系统称为人工神经网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利用演算法模拟大脑神经运作,能分析数据,学习识别语言和图像。

最近,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和波尔多大学的研究者成功研发了一种「人工突触」,称为忆阻器(memristor)。这突破有助于开发出更加高效快速,以及能自行学习的人工神经网路。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

大脑突触vs 人工突触

突触是人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激活越多,突触联系越稳定,学习效果越好。

「人工突触」忆阻器的运作原理非常相似。放置在两个电极之间的铁电薄层可以自发极化,通过电压脉冲调节电阻。电阻低时,突触联系增强;电阻高时,突触联系减弱。其学习能力便取决于这个电阻范围。

科学家发现,由人工突触组成的阵列能自行学习,找出数据背后的规律。论文作者声称:「这研究为未来能够自行学习的脉冲神经网络技术开路。」

更好的AI

AI的功能日益进步,一些人工智慧系统过往无法完成的任务,如今已经实现。现在,AI可以作曲、玩游戏,战胜人类对手、甚至在法庭内帮助法官进行判决。

这些功能都有赖人工神经网路的学习能力,现在唯一的限制,就是AI 的学习时间;AI 演算法必须读取并分析大量数据,然后从中得出数据背后的规律。

「人工突触」忆阻器正正可以提高这一过程的速度。研究员已成功建立了物理模型,预测其功能。接下来将继续对其功能进行优化。

很快,AI 的学习能力将追上人类大脑,甚至超越我们。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4736

(据  明日科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MIT研究人员找到新方法提升聊天机器人性能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像ChatGPT一样的大型语言模型的性能。当人工智能与人之间持续对话时,这些模型常常会出现故障,导致性能急剧下降。研究人员发现,这个问题出在语言模型处理过往“记忆”的方式…

    2024-02-18
  • Google发布新一代 AI 模型Gemma

    Google于2月21日,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 (AI) 模型系列 Gemma,旨在为 AI 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更先进、更易于使用的工具。Gemma 提供了两种参数规模的模型:2B 和 7B。 这两个模型都展现出了各自规模内的顶尖性能…

    2024-02-22
  • 人工智能识别死海古卷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大部份的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都没有署名,所以无法知道是由哪位抄写员誊写的,而且学者也很难根据字迹的特徵辨认某份手稿是由一位,还是多位抄写员完成。但是,根据《PLOS ONE》期刊最新发表的文章,大以…

    2021-05-05
  • AI解开有机合成路径

    继AlphaGo打败世界围棋棋王、攻克堪称全人类最后一座智慧的堡垒后,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演进未曾停歇。研发人员运用类似的神经网路演算法,在各个专业领域殷勤播种,诸多应用旋即遍地开花——像是…

    2018-06-14
  • Google发布AI模型Gemini

    2月8日晚间,Google发布了新的AI模型免费版Gemini和收费版的Gemini Advanced,并上线了新的网站和Android移动APP。 Gemini 的前身是Bard,Bard 是 Google AI 开发的大型语言模型 (LLM),于 2023 年 2 月 6 日首次发…

    2024-02-09
  • 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农作物耐…

    2024-03-01 世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