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化石的发现揭示青藏高原隆升并没有那么早

今天棕榈虽然分布较为广泛,但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他们不怎么耐寒,尤其是幼苗。但是,最近科学家们在青藏高原腹地海拔高达4600米的地方却发现了棕榈的化石,这为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科研人员在藏北伦坡拉盆地距今约2500万年的地层中,采集到了这一珍贵的叶片化石标本,整个标本长度达到1米,叶脉清晰可见,是目前青藏高原地区最年轻的棕榈科化石记录。全球现生棕榈科植物共有2500多种,主要分布在全球热带地区,仅有部分种类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像现在青藏高原中部这样高海拔的地区,棕榈科植物完全不可能存活。科研人员结合现在棕榈科植物分布区分析了制约棕榈科生长的最冷月均温等关键气候要素,并利用古气候模型模拟了13种不同的地形地貌情景,表明在2500万年前,生活在西藏中部的棕榈,分布的海拔高度不超过2300米,生活的地形地貌极有可能是一种东西向的峡谷,峡谷两侧为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这一峡谷地貌直到新近纪(约2300万年)才逐步消失变成如今的高原。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和幅度,不同的专家学者依据不同的材料,得出不同的结论和观点。曾经有外国学者利用同位素分析认为,伦坡拉盆地在3500万年前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了现在约4500米的高程,而棕榈化石的发现表明当时青藏高原尚未完全形成,中部存在一个东西向的大峡谷。这一发现将青藏高原中部的抬升历史推后了至少约1000万年。这一发现也为认识青藏高原地形地貌的形成演变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棕榈化石
棕榈化石

近年来,版纳植物园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青藏高原古生物科考队,在人迹罕至、海拔近五千米的青藏高原核心地区开展了多次野外科学考察,陆续发现了多个新的、不同地质时期和地点的化石生物群。此次报道的大型棕榈科叶片化石,与之前报道的该生物群中的攀鲈、椿榆、栾树等,表明地质时期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远比现在要高很多,正是由于高原抬升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导致许多物种在这一地区逐渐消失。科研人员正在系统性地开展相关研究,以期逐步认识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变化历史以及古环境的变化过程。

参考文献:

No high Tibetan Plateau until the Neogene  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5/3/eaav2189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又一次意料之中的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北京时间2017年08月0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震中位于经度103.82°,纬度33.20°,震源深度约为20千米。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结果,矩震级为Mw6.5。这是两种不同…

    2017-08-09 地震
  • 视频 | 印度和欧亚大陆从东向西先后发生碰撞?

    地球表面被分成十二块,其中印度板块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产生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山,但是至今仍有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时间一直是国际地学领域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 在西构造结巴基斯…

    2017-01-19
  • 新特提斯洋板片拆离发生于四千五百万年前

    随着新特提斯洋(Neo-Tethys ocean)的闭合,印度和欧亚大陆发生碰撞最终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形成。青藏高原作为陆陆碰撞造山带的代表,是研究陆陆碰撞造山过程的经典地区,长期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

    2016-04-05
  • 塔吉克斯坦发生7.2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2月23日8时37分在塔吉克斯坦发生7.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7.98度,东经73.29度,距中国边境线最近约82公里。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矩张量为6.8,震源深度20.5km,震源机制显示此次地…

    2023-02-23
  • 青藏高原的地貌由冰川活动造成的?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及其地貌演化过程是认识和理解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基础。青藏高原 东缘低起伏地形面与高原边缘陡峭、深切割地貌并存的地貌特征,一直是构造地貌学研究的热点。近些年有关构造热年…

    2016-07-02
  • 气候变暖危害青藏高原草地稳定性

    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立的大型增温-控水实验平台 植物群落生产力的稳定性(年际波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已有的研究表明,群落稳定性主要与物…

    20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