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大学动物遗传育种团队GWAS算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月1日,遗传学主流期刊PLoS Genetics刊登了华中农业大学大学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算法研究方向取得的进展。

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策略的帮助下,更多的人类疾病和重要农业经济性状的候选基因被发掘出来。但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一直饱受两个问题的困扰:大量的假阳性和令人惋惜的假阴性。假阳性是指关联分析结果中对检测标记p值的高估。通常这种高估是由群体结构和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造成的。将群体结构作为固定效应加入到一般线性模型中或者同时将群体结构作为固定效应,亲缘关系矩阵作为随机效应加在混合线性模型中可以很好的控制假阳性,但同时两种效应变量与待检测位点之间的混杂问题降低了模型对关联位点的检测效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假阴性。因此,我校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发了一个新的算法来解决混合线性模型中存在的混杂问题,名字为 “Fixed and random model Circulating Probability Unification”,简称为FarmCPU。FarmCPU通过交替使用一个固定效应模型和一个随机效应模型来解决模型中的混杂问题。相比混合线性模型,FarmCPU显著的提高了统计效力和计算速度:(1)FarmCPU方法在人类,猪,小鼠,拟南芥,玉米等不同物种数据都有良好的表现;(2)模拟性状的研究结果显示FarmCPU相比当前的混合线性模型具有更高的统计效力,对一个由500个等效关联位点模拟的具有75%遗传力的性状,在10%错误率下,FarmCPU相比混合线性模型多检测到50个关联位点;(3)FarmCPU的计算时间与样本数和标记数成线性比例,一个包含五十万个体、五十万标记的数据可以在三天内完成。因此,研究人员可以用FarmCPU来处理以指数级增长的大数据,而且有更大的可能性成功的检测到感兴趣的候选基因。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新世纪人才计划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journals.plos.org/plosgenetics/article?id=10.1371/journal.pgen.1005767


本文编自:华中农业大学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垃圾DNA”并不垃圾

    在基因组中,有一种到处乱跑的“捣蛋鬼”DNA序列,可以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被称为“转座子”。曾被认为是“垃圾DNA”的转座子,近年来被发现其实是基因组的巧妙设计。近日,我校水稻团队熊立仲课题组…

    2017-03-12
  • 骨折损伤不用再担心,未来有望可以修复

    战争、车祸或是骨密度较低的老年人跌倒造成的骨折,都可能会因损伤程度过于严重而导致骨骼无法完全愈合甚至导致终身残疾。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寻找能够治愈骨折的方法。 现在,探索终于有了突破,研究人员们结合超声…

    2017-05-24
  • 骨髓多能干祖细胞与遗传性疾病有密切关系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前飞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 杨逢春教授合作,揭示了Bohring-Opitz综合征的胚系新生突变基因ASXL1在骨髓基质多能祖细胞功能和骨骼发育维持中…

    2016-06-17
  • 人类终于知道茶的味道为什么不一样了,科学家首次成功破译茶树基因组

    茶是自从公元3000年前世界上最为古老也是最为广泛饮用的含咖啡因软饮料,目前全球160多个国家的30亿人喝茶爱茶。茶作为最早饮料的可信记录可以推至公元前三世纪我国的商代;传说神农尝百草而始有医药,神农氏因此被…

    2017-05-25
  • 重复基因表达分化的分子机制

    表达模式是基因的基本属性,了解基因表达模式在进化中的改变及其分子机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表达模式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前人对其进化分子机制的研究尚不深入,典型的例子并不多见。中国…

    2016-04-19
  • 老年痴呆症患者有望可以恢复记忆

    这一发现可能是革命性的,它有可能促使开发新药,以帮助恢复记忆。

    2017-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