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学家有望合成新二维无机材料

中美科学家有望合成新二维无机材料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李亚飞教授课题组在二维纳米材料设计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成果以“Semi-metallic Be5C2 monolayer global minimum with quasi-planar pentacoordinate carbons and negative Poisson’s ratio”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

具有新奇拓扑结构的低维纳米材料往往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碳作为一种常见的元素,被熟知采取采取线型sp、平面三角型sp2和四面体型sp3三种杂化方式成键。1970年,著名的化学家R. Hoffmann提出了平面四配位碳原子(planar teteracoordinate carbon)的概念,从此掀起了平面碳的研究热潮。随着平面五配位甚至平面六配位的碳原子的分子发现,平面碳的历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近年来二维石墨烯的研究刺激了人们把平面碳结构扩展到二维体系,以期望获得更多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二维纳米材料。2014年,李亚飞教授课题组通过理论计算设计出具有平面四配位碳的单层Al2C和具有准平面六配位碳的单层Be2C 。

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李亚飞教授课题组和美国波多黎各大学的陈中方教授合作,通过多尺度理论计算,设计出一种新奇的二维无机材料:单层Be5C2。在单层Be5C2中,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的五个铍原子在近似一个平面上成键,形成一种准平面五配位的碳结构。计算指出,这种含有平面五配位碳原子的单层Be5C2具有很好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并且在二维空间是能量最低构型,未来有希望通过实验合成出来。单层Be5C2是一种有着类似迪拉克点的零带隙准金属材料;此外,它还具有不同寻常的负泊松比特性。一旦合成出来,将在电子学和力学器件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化科院博士一年级研究生王彧。自2013年加入李亚飞教授课题组以来,他已经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包括两篇Nat. Commun.;并曾于2014年获得江苏省费孝通奖学金以及中国化学会年会优秀墙报奖,2015年获得2014-2015年南师大十大科技之星。

论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6/160503/ncomms11488/full/ncomms11488.html

(据南京师范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鱼类登陆再生疑团 | 中国一周科技速览 #170910

    #01 三亿七千万年前宁夏古鱼为鱼类进化再添疑团 《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生态学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9月4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鱼类登陆研究领域…

    2017-09-10
  • 新技术降低纳米器件的成本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半导体表面有序纳米结构阵列元器件性能优异,在材料、信息、新能源、环境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有:纳米压印技术、全息曝光技术、聚焦…

    2017-05-15
  • “纳米航母”将促进有效抗肿瘤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均课题组与美国Emory大学教授聂书明课题组合作,发明了一种微型“纳米航母”药物递送体系,实现更加精准有效的抗肿瘤药物递送,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

    2016-04-06
  • 人类未来二十年最大的科技安全隐患

    就如同没有一种粒子名叫“量子”一样,也没有一种农作物能长出一种果实叫做“纳米”。要研究纳米安全,我们就先要确定研究的主体是什么。纳米,英语叫做nanometer,是一个长度单位,nano表示10的负9次方,因此一个纳米…

    2016-05-19 观点
  • 科学家首次实现可塑性可调的石墨烯类突触器件

    近年来,随着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各种物理和技术上的制约使得微电子器件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类脑计算概念的提出,为微电子芯片的彻底革新提供了崭新的途径。人脑中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不同的神经元之间又由突触所…

    2016-02-18
  • 提高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载药性能

    近日,英国皇家化学会刊物《分析方法》(Analytical Methods)正封面刊发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新型功能材料化学”研究组硕士生黄沙平的“荧光纳米载药-控释体系”设计的研究论文:“具有高阿司匹林载药量和pH诱控…

    2016-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