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学家有望合成新二维无机材料

中美科学家有望合成新二维无机材料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李亚飞教授课题组在二维纳米材料设计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成果以“Semi-metallic Be5C2 monolayer global minimum with quasi-planar pentacoordinate carbons and negative Poisson’s ratio”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

具有新奇拓扑结构的低维纳米材料往往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碳作为一种常见的元素,被熟知采取采取线型sp、平面三角型sp2和四面体型sp3三种杂化方式成键。1970年,著名的化学家R. Hoffmann提出了平面四配位碳原子(planar teteracoordinate carbon)的概念,从此掀起了平面碳的研究热潮。随着平面五配位甚至平面六配位的碳原子的分子发现,平面碳的历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近年来二维石墨烯的研究刺激了人们把平面碳结构扩展到二维体系,以期望获得更多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二维纳米材料。2014年,李亚飞教授课题组通过理论计算设计出具有平面四配位碳的单层Al2C和具有准平面六配位碳的单层Be2C 。

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李亚飞教授课题组和美国波多黎各大学的陈中方教授合作,通过多尺度理论计算,设计出一种新奇的二维无机材料:单层Be5C2。在单层Be5C2中,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的五个铍原子在近似一个平面上成键,形成一种准平面五配位的碳结构。计算指出,这种含有平面五配位碳原子的单层Be5C2具有很好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并且在二维空间是能量最低构型,未来有希望通过实验合成出来。单层Be5C2是一种有着类似迪拉克点的零带隙准金属材料;此外,它还具有不同寻常的负泊松比特性。一旦合成出来,将在电子学和力学器件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化科院博士一年级研究生王彧。自2013年加入李亚飞教授课题组以来,他已经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包括两篇Nat. Commun.;并曾于2014年获得江苏省费孝通奖学金以及中国化学会年会优秀墙报奖,2015年获得2014-2015年南师大十大科技之星。

论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6/160503/ncomms11488/full/ncomms11488.html

(据南京师范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采用分子调控的自组装方式构建新型的超低场磁探针

    磁性纳米粒子在现代科学的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核磁共振成像、生物医药、催化、数据存储和环境保护等。通过调节粒子的尺度和几何外观以及分级有序自组装,可以获得磁性纳米粒子优异的特性,利用磁性纳米粒…

    2016-05-16
  • 人类未来二十年最大的科技安全隐患

    就如同没有一种粒子名叫“量子”一样,也没有一种农作物能长出一种果实叫做“纳米”。要研究纳米安全,我们就先要确定研究的主体是什么。纳米,英语叫做nanometer,是一个长度单位,nano表示10的负9次方,因此一个纳米…

    2016-05-19 观点
  • 新技术降低纳米器件的成本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半导体表面有序纳米结构阵列元器件性能优异,在材料、信息、新能源、环境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有:纳米压印技术、全息曝光技术、聚焦…

    2017-05-15
  • 单层石墨烯荷能重离子辐照损伤规律被揭开

    据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报道,该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采用快重离子及高电荷态离子研究了单层石墨烯辐照效应,通过对石墨烯与块体石墨辐照损伤的实验和理论分析,获得石墨烯与块体石墨辐照损伤程度的变化规律,首…

    2016-02-17
  • 使用表面配位修饰调控金属催化剂的界面电子结构

    据厦门大学,该校化学化工学院、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郑南峰、傅钢等课题组巧妙地运用了配位化学的概念,发展了利用表面配位修饰调控金属催化剂的界面电子结构的有效方法,大幅提高了铂催化剂的氢化催化选择性…

    2016-02-22
  • 双金属纳米结构实现了太阳能驱动有机合成性能的调控

    鉴于目前的能源危机,能耗需求是制约现代化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太阳能来驱动有机合成,有望替代传统的热催化技术,从而实现低能耗的化工生产。在该技术途径中,将太阳能转化储存为化学能,为缓解当前的能源…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