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南发现国内最早骨质工具

中国河南发现国内最早骨质工具

一顿羊蝎子大餐之后,一大桌子的骨头,它们还有什么利用价值?

在史前狩猎-采集社会,古人类接触最多的资源之一就是各种动物的骨头,有他们自己啃过的骨头、有凶猛的肉食动撕咬留下的、还有自然死亡遗弃在荒野的。

在只有生存与死亡两个选项的远古洪荒时代,古人类必须利用一切他们可以看到、接触到的东西,来保证生存和繁衍。一些聪明的人意识到了这些破烂骨头的价值。

实践和经验告诉他们,这些骨头跟坚硬的石头比起来,似乎更具有弹性和韧性。虽然他们并不能像今天的我们一样,使用密度和强度等物理学概念来作解释,但是,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这种区别。

那么,用这些骨头来敲击和加工石器,是不是会更有效率、更得心应手呢?于是,一些人开始了尝试,他们利用这些骨头加工出了刃缘更加平直、规整的石器工具,提高了石器的使用效率。渐渐地,这种技术开始在人群中流行起来。

那么,动物身体的哪些部位曾被利用过呢?

答案有些让人意想不到。除了动物的四肢骨、肋骨、角(比如鹿角)、牙齿被使用过,就连人类的骨头也曾被用来加工石器。考古学家在欧洲比利时的一个尼安德特人遗址发现,有一件尼安德特人的肢骨被其他尼安德特人拿来做工具使用了。同时,在这件肢骨上,还保存了明显的切割痕迹。(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发生了什么?留给读者自己想象吧!!)

关于骨质工具的报道,主要来自于欧洲、西亚和非洲。中国一直没有这方面的发现和报道。

但是,新的研究揭示了生活在中国的远古人类也已经使用骨质工具,时间至少在12.5万-10.5万年前。近期,一项由中、法学者合作完成的研究,报道了在河南许昌人遗址发现的中国目前最早的骨质工具,年代距今约12.5-10.5万年。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ONE上。

研究人员从许昌人遗址中识别出7件骨质工具,其中6件以动物破裂长骨为原料,1件以鹿角为原料。这些骨质工具主要作为软锤来制作和修理石器。其中,既有权宜性使用方式,即使用屠宰动物过程中随即产生的长骨作为软锤来修理石器,软锤使用后很快丢弃,使用程度低;也有维护性使用方式,即选择经过风化的长骨作为软锤来修理石器,长骨上保留的打击疤痕集中,是长时间循环使用的结果。另外,古人类很可能有意识地对风化的长骨进行修型,以方便这类软锤工具的携带。以上不同的行为策略表明古人类对骨质材料的性质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

许昌人遗址软锤工具的发现表明,中国古人类对骨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远比我们知道的要早的多。中国晚更新世或者更早阶段的旧石器遗址中,很可能存在更多的软锤工具。

论文:Doyon L, Li Z, Li H, d’Errico F (2018) Discovery of circa 115,000-year-old bone retouchers at Lingjing, Henan, China. PLoS ONE 13(3): e0194318.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94318

本文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本文观点不代表沙鸥科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 石器时代的人类存在远距离物质交换

    最新一期《人类考古学期刊》(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课题组对水洞沟遗址群研究的新成果。 人类行为的变化可体现古人类在生存过程中应对…

    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