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只转基因树鼩

树鼩(据Wikipedia)
树鼩(据Wikipedia)

树鼩是一种具有重要潜在应用价值的实验动物。相较于啮齿类实验动物,树鼩在遗传进化地位及生理生化特征上均更接近于灵长类。并且,树鼩相比于灵长类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诸多优势,包括体型小、生殖周期短、饲养成本低等。然而,缺乏遗传操作手段严重制约了树鼩作为实验动物的广泛应用和推广。由于树鼩早期胚胎收集和胚胎移植技术的难题目前均未解决,通过树鼩精原干细胞进行遗传修饰,可为树鼩遗传操作另辟蹊径。

12月23日,《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萍课题组、赵旭东课题组和姚永刚课题组共同完成的题为Long-term propagation of tree shrew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in culture and successful 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offspring的研究论文,该文报道了他们首次建立的树鼩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并利用体外培养的树鼩精原干细胞成功获得世界首只转基因树鼩,实现了树鼩基因修饰技术的重大突破。

在昆明动物所研究员郑萍等的指导下,博士研究生李朝晖等首先成功筛选到细胞表面标记分子Thy1可用于富集树鼩睾丸中的精原干细胞,并发现Wnt/ß-catenin信号通路及树鼩睾丸支持细胞对于精原干细胞维持其增殖及干细胞特征至关重要,据此改善了树鼩精原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体系,并建立了多株可长期稳定传代培养的树鼩精原干细胞系。这些体外长期培养的树鼩精原干细胞可稳定表达外源基因,也可以利用CRISPR-Cas9进行基因编辑。基因修饰后的树鼩精原干细胞移植到经白消安处理的雄性受体树鼩睾丸内,可以产生基因修饰精子,通过自然交配从而获得基因修饰子代树鼩。

该工作解决了树鼩研究中缺乏基因操作技术的瓶颈难题,为树鼩作为新型实验动物的广泛应用打下良好基础。李朝晖为论文第一作者,郑萍、赵旭东和姚永刚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中科院(XDB13000000 and XDA01010203)、云南省(2015HA038)以及昆明动物所“135”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cr/journal/vaop/ncurrent/full/cr2016156a.html

(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科学家发现“显老”基因

    为何有些人更显老,而有些人却能永葆青春?发布于Current B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首次从基因层面揭示了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与实际年龄差别很大的原因。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英国联合利…

    2016-05-22
  • 干细胞再生:白内障患者的福音

    中国中山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科学家最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报告显示,科学家在治疗白内障的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 据统计,一半以上的致盲是由白内障这种眼睛晶状体出现混浊的疾病引起的。 为恢复视…

    2016-03-10
  • 美科学家合成出迄今最简单生命形式

    由基因学先驱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领导的研究人员创造了名为Syn3.0的“最小化合成细菌细胞”,这是他们在2010年创造的曾得到广泛宣传的Syn1.0的后续成果。Syn1.0是首个拥有用实验室化学品从零合成出的脱氧核糖…

    2016-03-26
  • 菠菜的基因与祖先

    在菠菜出波斯以后,栽培种菠菜开始分为两个支线:东亚、中/西亚。中/西亚的一支传入欧洲后,又随着欧洲人渡海到美国;东亚的一支则在中国开枝散叶…

    2017-08-12
  • DNA复制是确保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生命过程

    DNA复制时因细胞内源因素或外界干扰引起的突变是肿瘤等多种重大遗传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从积极的方面考虑,这些突变也是物种进化(例如,生物从海生到陆生的进化)的内在决定因子。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生物研究…

    2016-12-13
  • 5-羟色胺调控造血干细胞的发育

    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HSPCs)是一群能自我更新并分化为各种成熟血细胞的多能干细胞。基于其重建血液系统的能力,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功用于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疾病。如何体外…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