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维持肝癌的生长

dt_150326_liver_cancer_800x600

肝癌是我国最严重的肿瘤之一,也是世界上五大常见癌症之一,因此,揭示肝癌发病机制具有迫切性和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受到了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可塑性潜能,在启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现有的治疗措施尚无法针对肿瘤干细胞发挥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肝癌复发和耐药的主要原因。肿瘤干细胞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和转移特征,因此,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有可能是解决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新策略。然而,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调控机制尚未阐明。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范祖森课题组在2016年7月最近一期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lnc-β-Catm elicits EZH2-dependent β-catenin stabilization and sustains liver CSC self-renewal”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 lnc-β-Catm调控人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分子机制。

范祖森课题组和陈润生课题组合作鉴定了调控肝癌干细胞干性维持的长链非编码RNA(Cell Stem Cell, 2015)。通过分析肝癌干细胞和非干细胞的转录组数据,鉴定出另一条在肝癌干细胞中高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 lnc-β-Catm。lnc-β-Catm对于肝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肝癌的生长是必需的。lnc-β-Catm通过招募甲基转移酶EZH2,促进β-catenin的甲基化修饰。β-catenin的甲基化抑制了其泛素化修饰,继而维持了β-catenin蛋白的稳定性,进而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促进了肝癌干细胞干性的维持。同时,lnc-β-Catm的表达量与肝癌的临床严重性和预后密切相关。

范祖森课题组的朱平平和王彦英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范祖森课题组的黄贯岭、叶步青、刘本宇、吴佳仪、杜颖和301医院的何蕾主任等参与了该课题的实验研究。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计划、中国科学院干细胞先导专项等基金资助。

论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nsmb/journal/vaop/ncurrent/full/nsmb.3235.html

(据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Genome Biology:上海交大团队在雌性生殖干细胞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Bio-X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雌性生殖干细胞表观遗传修饰谱的研究,发现了决定小鼠雌性生殖干细胞基本生物学特性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这一研究成果于2016年7月27日在Genome …

    2016-08-03
  • 科研人员发现膀胱癌干细胞起源的重要遗传学机制

    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细胞的发生、自我更新、耐药性和转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膀胱癌干细胞(Bladder Cancer Stem Cells)的起源和遗传学基础目前仍不明确。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

    2016-11-17
  • 世界首只转基因树鼩

    树鼩是一种具有重要潜在应用价值的实验动物。相较于啮齿类实验动物,树鼩在遗传进化地位及生理生化特征上均更接近于灵长类。并且,树鼩相比于灵长类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诸多优势,包括体型小、生殖周期短、饲…

    2016-12-29
  • 骨折损伤不用再担心,未来有望可以修复

    战争、车祸或是骨密度较低的老年人跌倒造成的骨折,都可能会因损伤程度过于严重而导致骨骼无法完全愈合甚至导致终身残疾。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寻找能够治愈骨折的方法。 现在,探索终于有了突破,研究人员们结合超声…

    2017-05-24
  • 人工合成杆状病毒获得成功

    合成生物学技术作为21世纪的一门新兴生物学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病毒的人工合成为深入揭示病毒的本质和功能,以及病毒的遗传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以往,对病毒人工合成的探索主要…

    2017-05-07
  • DNA复制是确保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生命过程

    DNA复制时因细胞内源因素或外界干扰引起的突变是肿瘤等多种重大遗传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从积极的方面考虑,这些突变也是物种进化(例如,生物从海生到陆生的进化)的内在决定因子。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生物研究…

    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