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降水怎么来的?

63871457414520651虽然远离大洋,又被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青藏高原西南部夏季降水还是可以达到300毫米左右。相反,北美的亚利桑那和南美智利虽然离海较近,上游阻挡的山脉比喜马拉雅山脉还低,但降水稀少,并形成一些沙漠。这是为什么呢?

3月7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林岩銮副教授指导的博士生董文浩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印度平原深对流影响青藏高原西南部的夏季降水”(Summer rainfall over the southwestern Tibetan Plateau controlled by deep convection over the Indian subcontin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印度平原上的深对流系统为青藏高原夏季降水提供了主要来源,这意味着未来印度季风的变化,通过影响对流的发生发展将直接影响到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变化,进而影响到高原上冰川的增长和消退。

观测资料和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结果均发现青藏高原西南部的夏季降水和印度平原上的降水有紧密联系。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季节尺度上,而且也表现在天气尺度上。由于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作用,传统认为的过山气流爬坡(upslope)的水汽输送是非常有限的,从而很难维持这种紧密的联系。通过高分辨率卫星资料分析发现,这一联系实际上主要是通过一条先抬升后平流(up-and-over)的水汽通道实现的,即印度平原上的对流系统把水汽和水成物携带到中高空,然后中高空的西南气流将这些水成物输送到青藏高原西南部,并最终形成降水(如图所示)。这一全新发现不仅得到卫星观测的证实,也能从降水中氧18同位素观测推导得出。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水汽后向轨迹模拟实验和区域模式(WRF)敏感性试验,清楚展示了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来源,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水汽通道存在的真实性和重要性。最后,通过统计计算得出青藏高原西南部一半以上的夏季降水和这一水汽通道有关。全球气候模式预估未来印度季风降水增加,这意味着高原西南部也将变湿,从而影响高原上的生态和冰川的物质平衡。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林岩銮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地学中心乔纳森·怀特副教授等,普林斯顿大学明毅教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王磊研究员及田力德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合作者。

论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6/160307/ncomms10925/full/ncomms10925.html

(据清华大学)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青藏高原湖泊水量变化与水量平衡

    湖泊、积雪、冰川与河流是青藏高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封闭流域湖泊是连接大气圈、冰冻圈、水圈、生物圈的纽带。湖泊对气候变化敏感、快速响应流域环境变化。青藏高原湖泊主要分布在内流区(即羌塘高原,封闭流…

    2017-05-05
  • 塔吉克斯坦发生7.2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2月23日8时37分在塔吉克斯坦发生7.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7.98度,东经73.29度,距中国边境线最近约82公里。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矩张量为6.8,震源深度20.5km,震源机制显示此次地…

    2023-02-23
  • 使用卫星影像精准确定最新青藏高原湖泊数据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长期缺乏连续可靠的高原湖泊水域面积变化数据,对研究地球屋脊区域水能量平衡构成了关键瓶颈。近日,论文《青藏高原湖泊数据集:1960s,2005和2014》…

    2016-07-20
  • 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土壤水分产品在青藏高原地区的精度评价与验证

    作为陆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水分在很多水文气象过程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获取准确的土 壤水分信息非常重要。在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中,四个陆面过程模型(VIC,Mosaic,Noah和CLM)能够模拟得…

    2016-06-24
  • 解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历史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的强烈隆升,最终成为迄今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达308万平方公里的巨大高原,其寒冷、低氧、高太阳辐射、生物资源匮乏和恶劣生存环境对史前人类的生存繁衍形成极大挑战。青藏高原周边山地陡峻、…

    2022-03-26
  • 青藏高原东北缘存在地壳流?

    印度-亚欧板块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以来最重大的地质事件之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一过程塑造了“世界屋脊”的壮丽地貌,改变了亚洲的环境,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演化。然而青藏高原的隆升变形机制尚不完…

    202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