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山海螺沟全新世冰川前进与气候

mt-gongga-04冰川前进和后退所留下的地貌特征为重建古冰川规模大小以及推测当时的古气候信息提供了直接证据。目前青藏高原的冰川地貌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冰川地貌的年代学研究上,这些年代学研究成果可以为古冰川的定量重建打下坚实的基础。古冰川的模拟模型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定量重建古冰川以及从冰川地貌本身直接推断冰期古气候的手段,这些研究工作在青藏高原已经逐步开展起来,为高原上古冰川对气候响应的敏感性以及古冰川的规模(尤其是体积)的理解提供了关键证据。目前,高原上对全新世冰川前进及当时的气候条件理解还十分有限。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易朝路课题组利用耦合的冰川物质平衡和流动模型在贡嘎山海螺沟开展了全新世三次冰川前进的模拟研究工作。

该研究表明:在逐步降温的条件下模拟冰川的变化, 在降温小于4°C的情况下, 冰川面积随降温迅速扩张; 降温超过4°C的情况下, 冰川面积的扩张速率反而减小。冰川的体积随着降温一直在以2.2 km3/°C的稳定速率在增加(图2)。海螺沟内全新世三次冰川前进时的面积分别达到64.1, 59.3, 53.8 km2; 冰川体积量分别为8.79, 7.99, 6.92 km3 (图3)。该研究还推算了三次冰期时该地区气温和降水组合情况(图4)。这些研究结果对理解该地区冰川对气候的响应以及古冰川规模演化有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研究结果发表在期刊:The Holocene.
(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史前丝绸之路的开通受中亚超级大旱而推迟

    丝绸之路一直是过去2000年来人类文明交流融合的最重要舞台,其中,中亚(西域)是其核心区。事实上,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的青铜时代,就存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史前丝绸之路。最近一项研究,揭示过去数千年中亚降水变…

    2021-03-04
  • 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应该承担多少责任?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法地球系统科学中心李本纲研究组根据最新资料,在系统评估中国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贡献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

    2016-03-18
  • 生物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全球暖化造成气候变异度增加,但是生物如何适应气候变异仍未有整合的理论。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系黄倬英博士与沈圣峰博士(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兼任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所)的研究团队,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

    2016-04-03
  • 两千三百万年前兰州还是湿润的森林草原区

    随着新生代地球气候变冷,地球上的哺乳动物逐渐取代了中生代处于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成为地球上脊椎动物中的优势群体。亚洲的哺乳动物化石含量丰富并且分布广泛,但是亚洲哺乳动物年表(ALMA,主要来自中国)无论…

    2016-12-06
  • 小型生态环境模拟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将会在下个世纪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但是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极其复杂多样,我们又怎样才能知道气候变化究竟会带来何种影响呢? 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团队找到了答案:搭建模拟气候变化影响的微…

    2017-05-16
  • 全球气候游行

      近日来有数百万民众走上街头,呼吁对气候变化采取紧急措施。据悉全球有139个国家参与了这次空前的游行活动,如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就至少有10万人。本次活动发生在联合国两个重要气候峰会召开之前,其中一个是…

    2019-09-22